历史学科与校园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历史学科与校园文化建设

苑翠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石头桥中学苑翠

校园文化是一种植根于校园土壤,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目标和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这不仅需要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的不懈努力,同样也需要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历史学科最大的、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历史真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深刻的体会到历史学科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从历史教材中挖掘潜藏的教育素材,并且运用恰当的方法把历史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

一、中学历史教学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中学历史教学具有人文功能,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开拓视野、传承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历史教学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现实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历史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也能指导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他们明确是非真假。做一个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有精神、有道德、有纪律、有修养、有合作意识而又聪明的人。

二、历史教学中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1.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丰富的历史素材,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对学生品德的熏陶。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2.革命传统教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史中的屈辱,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落后就要挨打”,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应该了解中华民族近代史更是一部反抗史和奋斗史,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乡土历史教学。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它可以使学生从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到对家乡现状的研究,最终培养他们为建设家乡的美好明天和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的志向。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紧密联系,这是空洞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三、历史学科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

1.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和影视资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切身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其热爱祖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举办以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如在全校学生中举办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大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比赛等;为全校学生播放优秀历史文化教育题材影片;校园广播中播出历史文化知识节目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和弘扬了优秀历史文化,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同时也在实践中教育和锻炼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3.利用学校的板报、校园走廊等各个角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将这些地方制作一些历史名人事迹、革命传统教育,或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栏。这样使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到这些知识,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举办以树立优良学风、端正学习态度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和学习经验交流会。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为学生作报告,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育人氛围。

5.结合春、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发挥乡土历史教育功能,在已有的历史教育资源中追寻历史德育的线索,寓教于乐,巩固德育效果。

总之,历史教学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完成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可见把历史学科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既是有可能的,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