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统整教学的尝试和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主题统整教学的尝试和思考

李惠

李惠新疆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双语小学835214

摘要:传统的单篇教学,教师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一课一课地学,老师没有感受到教学的轻松,学生没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命成长的目的。本文探讨的就是围绕一个单元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推进、总体把握,学一篇带一串,举一反三辐射式教学。主题阅读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写作水平……从而打造语文卓越课堂,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亲近语文,热爱语文。

关键词:主题统整教学思考阅读教学

一、一个“群文阅读”的案例

2014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培训项目,从杨东老师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单元统整教学”这一概念。我私下里对《开天辟地》大刀阔斧地换了一种上法。我在40分钟的时间里让孩子读了五篇神话,分别是《开天辟地》、《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在那堂课里,孩子们在一种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了神话的许多“秘密”,发现了一些神话的“母题”。我把学生们的发现进行了整理。

1.“宇宙卵”的母题。天地之初,混沌一片。什么是混沌?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给他们进行解说。可作混沌的比喻很多,清浊不分,是混沌。但在神话里,都喜欢把混沌的宇宙比作“卵”,就是说宇宙最初像一个大蛋。《开天辟地》里说“混沌如鸡子”,在伊朗神话、印度神话、罗马神话等诸多神话中都有这样的描述,宇宙或者是鸟蛋,或者是石蛋,或者是金蛋,这就是“宇宙卵”的母题。

2.“英雄创世”的母题。《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也是非常明晰:先是说宇宙混沌,昏天黑地;接着说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最后说盘古化生万物,改天换地。这就是典型的神话故事结构,很多神话结构都是这样的:从人类的苦难到神(英雄)的出场──神的肉身消失或者重生。即使长篇如《西游记》,一百回,也是如此,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德圆满。在这个叙事结构中,英雄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天辟地》里是盘古,在《女娲造人》里是女娲。在其它的神话中,也总会出现一个神、一个英雄来拯救世界,来帮助人类,这就是“英雄创世”的母题。

3.“垂死生化”的母题。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各个部分化为万事万物。在其他神话中,这样的想象也是屡见不鲜,神或者动物的身体器官化成日月,化成山河,化成风云,化成庄稼。如果说“宇宙卵”和“英雄创世”的母题还只适用于部分世界创世神话,那么“垂死生化”的母题却是世界创世神话的普遍共性。

当你看完这三个神话母题的描述后,你或许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了、太深了。但是我必须强调我在课堂上的切身感受,孩子们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探索与发现中,讨论是那样的积极而热烈。虽然有的同学文不对题,或者说出了一些很奇妙的话,但是我也非常高兴。而且,我自己感觉这是一种“深入浅出”、“适可而止”的境界,这是“群文阅读”带来的。于是,我决定,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补充“群文阅读”。

二、一节课读一组文章意味着什么

我不想否认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学的价值,我坚持认为在现有的背景下,有取向地进行课文教学,如认字、识词、句式掌握、篇章组织、理解等等,也是有其意义的。因此,在我自己的课堂里,是不可能出现那种“大手笔”的、“大刀阔斧”地将教材撇在一边的改革的。而且,在应试教育下,我也要考虑我们班的教学成绩。

我所指的“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几篇文章进行教与学。即使是这样,也需要老师的勇气和魄力,因为“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我们要作出相应的巨大的改变。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学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古诗,在小学要分析30分钟,再写一遍。在“群文阅读”里,你不可能这么上,因为时间来不及啊。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不能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真实的、更实用的生活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