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思维激发创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放飞思维激发创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伟

高伟河北省唐海县教育体育局0632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性人才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各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多,眼界比小学开阔得多,对什么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通过激发兴趣、引导质疑、注重求异、想象联想、开展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能力,就成为现代语文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说法甚多,有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就是逆向思维,就是变通思维,就是预见思维,就是联想思维……其实,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摇篮,因此,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创造性思维的开拓者,语文教育责无旁贷,首当其冲。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

兴趣的浓厚,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因素。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创设机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其产生创造的欲望,更要注意结合学生兴趣的特点,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举行演讲比赛、讲名人故事、成语接龙比赛,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习思维能力的心理因素。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引导质疑,大胆发散

例如《紫藤萝瀑布》里对“人与花有各种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有学生说道“生命有限,精神永恒,所以是无止境的”,也有学生想到“一个人的生命有限,但他的后代依然可以延续下去,继承他的事业,发展着人类的文明”。但也有人从人与花的不幸这个角度想到“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好花不常开,好人不常在”等等;还有同学想到“不幸与磨难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大胆面对它,珍惜它”……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只要他们能从课文内容出发,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讲得理据充足,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

三、注重求异,激发创造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参上明确指出本文是寓言,主要表现愚公大智若愚的精神。可学生可能认为愚公搬家更省事,现代移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如果学生有这种认识又未尝不可。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想象联想,敏捷思维

如教学完《白杨礼赞》中那丰富的联想后,即可及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自读《井冈翠竹》,想想由井冈山的翠竹联想到了什么,又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从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联想迁移。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可要求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以半命题《××的皇帝》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讨论,活跃其思维,激发创作热情。

五、开展活动,学以致用

真正的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开展创作座右铭、格言征集、校园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校园广播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中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张天宝《新课程与课程教学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7月版。

4.彭智贤等《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