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体会

/ 1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体会

何晓冬

何晓冬(哈尔滨琳机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183-02

基层医院面向社区居民和城乡结合部居民,患者的文化层次不一,对疾病的认知不同,在护理工作中涉及面广,琐碎,患者中以老年患者及家庭贫困不能到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居多。因此在具体实施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护理效果欠佳的情况,所以在护理服务流程中引入细节管理、人性化管理、整体化管理。

1选择患者

1.1选择病区内患者,将患者入院,入院常规讲解、床边交接班、注射用药、健康教育等进行量化,对效果进行指控。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的用药、饮食、复诊情况。

1.2实施方法

1.2.1患者入院

患者到达病区后,护士站备有候诊椅供患者暂时休息,负责接诊护士办理入院,给予入院指导。包括介绍负责医生,熟悉住院环境,医院可提供的便捷服务给予介绍。入院高峰时,适当调整其他班次的护士协助办理入院,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1.2.2入院常规讲解

患者入院后,护士介绍个中设施的使用方法,作息时间;让患者自由选择病床,送患者到床旁,满足患者的私人空间: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时,进入病房需主动敲门:患者外出,护士锁门:探视者进入病区,护士主动上前询问,使患者有安全感。评价结果以新入院患者到病房床边耗时为依据。

1.2.3床头交接

由护士长督导责任护士和夜班护士进行床头交接。责任护士详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饮食,睡眠等情况。术后患者的切口,引流情况,每日尿量,颜色。卧床患者的局部皮肤是否完好,并进行详细记录。交接过程不仅限于护士之间的交接,还应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于及时的改进服务。

1.2.4注射流程

安全注射的管理: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静脉注射,输液,采血等操作是应作到一人,一管,一针,一巾,一带。但实际注射流程中的部分环节易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对重点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包括:

1)标准的治疗室,台面,周边环境的要求以及相关医疗废物的存放规范。

2)注射前加药的质量标准:规定贵重药品配置应至少两人以上同时进行。试敏液配要求现用现配;对避光药物配置前遮盖保存,静点时的避光保护;注射后接瓶药物无菌配置管理等指定操作标准。

3)护士操作流程规范,着装整齐,严格三查七对,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对患者提问耐心、和蔼地回答。

以上是产生不安全注射的环节,应加以注意。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1.2.5健康教育

贯穿于治疗护理全过程,对健康教育的细节管理包括:1)健康教育不仅由责任护士进行,夜班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也应随时根据病人需要进行2)对护理级别高,卧床患者进行巡视宣教时应与家属沟通,是家属知道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与护士积极配合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日后出院的家庭护理做一些准备。3)患者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进行宣教时尽量不用专业术语,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饮食知导时可细化到具体说明食物的名称及烹饪方法。4)对家庭贫困的患者在用药方面给予适当的合理的安排,以减轻其的经济压力。在护理方面尽自所能给予帮助。

2结果

入院接待时间为由原来15-20分钟缩短到5-10分钟,患者对入院接待的满意率有原来56%上升为90%。责任护士对病情的知晓率合格率由原来的70%上升为94%。对注射流程的细节管理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患者对护理的投诉减少,满意率提高。

3结论

护理管理中应加强细节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整体管理。原来的护理流程的出发点是方便护理人员完成工作,让患者适应医院护理流程的各个环节。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流程的改造应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设计,以人为本,视患者为一个独立个体,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为重点,因此,对容易引发法律问题的环节进行细节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

3.1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护士业务水平

坚持业务学习,晨间护理时对中正患者床头交接:班: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护理进行评价,指定护理:计划每季度进行一次“三基”训练的理论考试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鼓励护士以各种形式继续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3.2优化服务流程,体现人性化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灵活机动,合理安排患者的相关检查,治疗,会诊时间,护士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时间,安排响应的治疗及处置。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有关检查的内容,时间,目的,取得患者同意后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鼓励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从而体现对患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