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组织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杨淑萍

杨淑萍(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1600)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理念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开足开齐课程后,每科课时相对减少。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尽可能地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学校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精讲点拨、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和“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十二字”课堂教学要求。笔者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最大地挖掘师生两个层面的潜能,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里的高效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利用已会的知识转化成多少能力。课堂的高效必须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得好并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打造快乐高效的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

一、加强高效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一)抓好课前教研,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1.深入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教学的“总纲”,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试卷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对教学起指导作用。因此不仅要认真读,还要对其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时刻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内容要求调整的地方,教学时要相应调整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实验比重加大,题目中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应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与引导。

3.认真钻研教材,参阅各种有关书籍。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师生在课堂上展开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应深入理解教材,注意利用好教材。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教师不断提升教育与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为此,可通过查阅专业书籍、利用网上资源等方式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和对教育理论的再理解。同时,广泛搜集相关的习题,在训练中拓展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4.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二)抓课中环节,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精讲点拨”原则。

1.所谓“精讲”是指精选讲授内容,即精讲重、难、疑点,知识内在联系点。“精讲”要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第一个“讲”,重点内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重点讲授。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第二个“讲”,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第三个“讲”,重在易错、易混、易漏点,这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要三令五申。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我们应及时讲解、强调。

“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第一个“不讲”,好理解,学生已经会了,再讲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再说也是浪费时间。第二个“不讲”,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内容经过教师的加工,转化为“导学案”,学生按照“导学案”自己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基本上能够掌握知识的大部分,这样通过“先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再讲只能是“费力不讨好”。第三个“不讲”,有一些内容,虽然没有超纲,但是由于太偏,或者由于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今后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讲了没有用,甚至易产生误导,还不如干脆删除不讲。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的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加强双边活动,也容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所谓“点拨”,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与心理障碍,运用画龙点睛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故障。

“点拨”,首先是对学习方法的点拨。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提高学习技能。要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分类进行指导。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具有了在知识的天空中腾飞的翅膀,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思维的过程。只有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激活学生思维,才能抓住思维的关键点。通过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以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抓课后延伸,巩固有效教学效果

1.重视课后反思。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积累教学智慧。每节课后,都应认真总结,坚持写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反思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反思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能否有效利用教材;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无亮点,是否有新提高。通过写教学反思并不断总结,会使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升。

2.抓好测试质量分析。新课程改革,特别是在课时减少、学生自主时间增多、考试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掌控与督促成为重要问题。对此,应充分利用所布置的定时训练内容和周末作业,做到必看、必讲、必评,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二、加强学习品质与方法研究,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教与学的关系中,核心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情况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很大程度上说,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地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能持久地学习。因此,要建设高效课堂,就必须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方面做文章。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

1.利用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高效课堂的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上培养学生优良学习品质的任务加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纪律、学习意志等是授课能否高效的重要内容。因此应注重充分利用课堂加强学习品质教育。

2.利用自习课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自主时间的增多,对其课后独立学习提出更高要求。可通过安排定时训练和周末作业及课后练习,保障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学有所获。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一辆车如果动力不足将难以前行;一个学生如果学习动力不足就难以有效学习。常见的“厌学”现象、“分化”现象、“高原”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必有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常规方面加强建设,明确学生预习、上课、作业、课外活动、考试的基本要求,反复指导、检查、反馈、改进,促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联系,在课堂上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身心成长与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1.优化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觉、主动、高效地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无不强调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在学科教学中,及时渗透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等方法。

2.积极配合利用学校学风建设的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出学生学法上的问题,寻出对策,介绍先进学习理论,推荐一些实用学习方法。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教师投入其中,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