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1

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陈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8-057-01

"叮叮叮……"上课铃声响了,带着愉快的心情喜笑颜开地走进教室,可是眼前一幕却让人大失所望。有的三三俩俩聚头高谈阔论,有的漫不经心地从书桌中摸出课本,有的正在教室过道上漫无目的地游走着,还有的半跪在凳子上伸长了脖子正和几米外的伙伴"千里传音"……相信此番热闹的景象足够让你怒火中烧。于是接下来的便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或者正颜厉色地斥责。这一折腾,四十分钟被打折了。终于上课了吧,正当你滔滔不绝地讲得起劲时,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告诉你"意外"又发生了,不得不停下来唠叨一排。好了,老师的情绪没了,学生的思路被打乱了,课堂上和谐的氛围没了,四十分钟再次被打折了,先前计划的任务可能完不了,只能快马加鞭以求进度。

除此以外,有时在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误区"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不仅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而且老师累,学生烦,最后落得个效率低。其实有时我们真的该学会丢掉芝麻抱西瓜,放弃一些繁杂的教学过程,雷同的内容,没有价值的问题。记得一位专家说过"复杂的问题,我不问;太简单的问题,我也不问。"那我们该问什么?问有价值性的问题。上完一节课后,我们不妨习惯性地问问自己"这节课,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清楚地明白这点,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确保课堂的高效率呢?

一、明确有效教学的界定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二、正确认识造成课堂低效、无效、负效的一些原因

正如前面所言,在小学课堂上很多老师上课的第一件事不是进入新课,而是处理上节课中遗留的问题或者整顿课堂纪律,比如在改作业时哪些学生书写不认真,哪些学生作业没完成等类似的问题,说完这些也许用4-5分钟,之后才开始讲课。在讲课过程中还会因为某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批评学生还要用去一些时间,就这样一堂课的三分之一用来处理其他事情了,而由于这些事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老师的情绪,以致于破坏了课堂和谐的氛围。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堂上算旧账、处理学生偶发现象;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领跑以及照本宣科现象;教师为使自己的课堂活跃,只重形式不重效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节奏过慢等现象都是造成课堂低效、无效、负效的原因,平时要尽力避免。

三、合理分配课堂四十分钟

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是每位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

1.由于学生课间活动刚结束,情绪还未平复,可以安排1-3分钟的放松活动。例如:静息、或者自由背诵要背的数学概念等。

2.一般课后6--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的黄金时间段,我们可以把重难点放在这个时间点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保留在20分钟左右。所以,在课后30分钟左右,不少学生注意力会开始不自觉地转移,有的开始渴望讲话,有的开始搞小动作。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尽量不讲新知识、重难点,适合安排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动笔的活动。例如:说算理,分析解题思路,开展数学活动,做做练习……

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常常是兴趣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对于感兴趣的材料和活动,就会产生一种愉快欢乐的情绪,从而积极地趋向它,接触它,探索它,儿童带着愉快的情感学习,可以使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精神振奋,感受性提高,想象活跃,注意持久,记忆增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明确教学目标,有效取舍。

个人认为上每一节课,应该根据本堂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不能面面俱到,笼统、模糊。并可以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即"我教了什么"、"学生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一课一得。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当然,由于其题材体裁不同,创作倾向意图不同,它所折射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比重就会有所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有效取舍。

最后,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字:简、实、活、优。我们教师只有在上课前做足了功夫,上课时有的方矢,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精彩的课堂,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