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素质

武淑珍

大同市第一中学山西大同037000

摘要:从学习动机上入手,学习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分成。在教师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从学习兴趣入手,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素质

一、学习兴趣和发展素质的内涵分析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对于学习的乐趣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不仅仅来源于父母早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早期教育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广大教师在探索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措施,但是效果甚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没有做很好的分析,这就无法意识到成功的满足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和培养的核心。如果使得学生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得到相应的满足,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活需要为目的的教育,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核心。学生素质的发展不仅仅来源于学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来源于学生自己对于学习的爱好和社会实践上的能力。只有从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才能发展学生素质,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学习兴趣和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1.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素质的前提条件。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或者参与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兴趣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是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感。学生素质的发展是指学生的素质处于一种协调发展的状态,总体而言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生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发展;二是指学生主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与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之间的发展;三是指学生主体与他人、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为丰富的人际关系。每个学生都渴望学习,但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产生了一定的情感,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得学生对于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更好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

2.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学生素质不仅仅包括健康素质、思想素质,还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缺少了哪一部分的内容和信息都无法使得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不以教育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学实践表明,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确立的最终目标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学习目的性的实现,让学生在学习兴趣中形成一定的效果,才能够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素质的措施

1.提高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是学生不断获取知识成果的结果,而获得一定的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上能够达到自信,从而为学习更多的知识和内容提供有利的条件。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获取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是对成功的一种体验。老师课余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循序渐进、积累知识、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在学习知识上减轻负担,提高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的课程安排,广泛地开展丰富的校内外活动,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在发展综合素质的过程中,为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外部条件。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部分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自己想学的内容和知识。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

学生素质的发展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则能够为发展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力提供一定的可能性。要拓展学生在学校参与学习互动、参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念和学习习惯,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中发展学生的素质。这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多的也需要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03)。

[2]牛亏环学习兴趣研究进展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

[3]丁念金论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个性化理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