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目标备课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实施“目标备课法”,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肖志峰

陕西石油普教中心长庆泾渭小学710200

“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备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例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框架,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备课的方法有很多,在教学中常涉及到的是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种形式。然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及教研组又有其独特的方法。“目标备课法”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反复摸索、认真探讨、着力研究、潜心总结、不断完善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备课方法。它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过程。起初摸索到的只是课时目标,后来发展到单元目标,几年后,再由单元目标挖掘到全册教材的目标。另外,“目标备课法”是用目标来控制备课的全过程,其特点是让老师对教材从宏观到微观彻底吃透,把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浑然一体,客观上增强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真正使教师“心里有书,胸中有数”,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多年来,我把这种备课方法大面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它对教师很好地把握和挖掘教材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一、目标备课法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是备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是有效备课的开端。“目标备课法”的核心是对教材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用“九大目标”来处理教材:基础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育目标、重难点目标、教法和学法目标、课时设计目标、教具使用目标、作业测查目标、课后反馈目标。

宏观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即教材整体所含的知识总量在每个单元及每课的占有比重、单元承载传授知识的任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2.能力培养目标,即落实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是学生对知识的物化过程。一般来讲,编者的编排原则都是一个单元训练一种能力,而对这种能力,教材又是通过不同角度呈现出来的。3.思想教育目标,即各门学科都要承载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预设、灵活把握,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4.重难点目标,即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特点,确定重点、难点,判断哪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一时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从而着重训练,从根本上避免和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5.教法和学法目标,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教师自身特点等方面制定出最佳的教法和学法。6.课时设计目标,即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总量来确定授课时间的总量,并把授课时间总量分解到每个单元、每一课、复习、测试等,进行合理分配。7.教具使用目标,即要求教师根据教材需要,对本学期教学所需的教具、挂图、磁带、录像带、多媒体资料等进行提前准备,特别对自制教具要有计划地提前制作。8.作业测查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对本学期的作业要提前规划。9.课后反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完成以上所有目标后,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查缺补漏、总结经验、记录亮点、改进不足,保证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微观目标:宏观目标是对整册教材搭建的大框架,它理清了整个教材的大线索,起到了统领教材的作用。而微观目标就是按照宏观目标的总体要求,用同样的方法来理清每个单元和每课时相对应的目标。这样一来,就达到了单元目标支撑整个教材的目标、每课的目标支撑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支撑每课目标的效果。

二、目标备课法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把“目标备课法”落到实处,可以按年级、分科目成立备课组,从宏观目标的确立到微观目标的制定,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制度作保障。中心发言人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认、方法的设计、过程的安排等做充分认真的书面准备。同时,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过程也是说课的训练过程,其他教师做补充发言,对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进行分析、修订、补充、完善,最后达成共识,写成共案,供同年级、同科目老师使用,做到资源共享。

备课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需要两个支点,一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方法。不管课程如何改,把握课标、钻研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教师不能把教材吃透,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可能会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时间,甚至出现错误。教师在备课中有了对教材的研读、教法的感悟,才能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教师、学生、各种设备、资料、环境等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各种资源都用来服务教学、服务学生,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教学“实”起来、让知识“靓”起来,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