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分析董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分析董磊

董磊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电力体制进行改革不仅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还有助于供电安全可靠性的提高以及电力环境的改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各界对于电力的需求。让电力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的发展,使全国联网得到推进,并且构建出一个能够进行公平竞争、有序开放以及科学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

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市场

1电力市场体制下对电网规划的要求

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厂和电网的分开使电力系统的规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分别由发电公司和电网公司独立进行。尽管社会效益最优仍然是电网规划所要考虑的终极目标,但电网投资者的直接目的从原来追求的发、输、配电总体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电网建设和运行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变化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力市场建立后,发输配售环节的分离,电网规划面临许多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包括负荷发展、电源建设、系统潮流变化等,同时还需满足用户对电网“经济、安全、灵活、开放”的要求。

2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容

2.1输配分离的电价改革

电价主要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目前中国的电价主要有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对于中间环节输配电价没有合理的核算方法。但是由于对于大用户来说电费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之间的差距较大,输电电价平均占比例较小,考虑输配电价分离,采取大用户直接购电的方式,一方面缓解大用户面临的成本危机,另一方面,完善电网建设,而且大用户直购电并不是最终模式。大用户直购电是以考虑双边交易为思想,以培育市场机制为重点,以自主协商和集中报价撮合方式来实现准入用户与发电企业直购电。在国电公司系统终端电价中,发电占71%,输配占29%,在国外这一关系与中国正好相反,发电一般约占40%,输配约占60%,既然发电利大而网络效益又无从体现,投资者必然要“重发轻送”,导致目前输配电网建设严重滞后。电价信号没能正确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作为经营各级电网的电网经营企业,电网公司今后将主要经营输电业务,取得输电收入。而且,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需要试点实行直购电,而推进大用户直购电需要合理的输配电价。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既非常必要,又迫在眉睫。

2.2电网建设主辅分离

主辅分离不仅是指与电网有关的电力设计、修造、施工等辅助性业务单位,还包括旗下的地产、酒店等其他服务性产业,都要与电网企业脱钩,进行公司化改造,参与市场竞争。也就是说,是整个电网与三产、多经的分离。一方面,不仅仅是主辅分离盘活了企业资产,把有限的国有资本投入到主业上去,使企业在主业上做大做强;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企业,不仅有企业寻求利润的需要,还要完成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由于主辅存在多种利益关系,价值链繁多,存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因素。因此实行主辅分离是适应市场公平竞争、有效运营的选择,但是这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要从开展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这些基础性工作入手,以电网建设为主,逐步推进主辅分离。

2.3优化调度方式和电源结构

市场化改革体现了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导向作用,能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紧张的供求关系。电力体制的表现形式有计划经济的因素,只有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才能有效地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上游发电企业受成本收益原则的困境,以及下游产业之间价格扭曲无法有效传导、市场终端用户需求响应不足的矛盾。加强区域网架建设和跨区联网,进一步推动跨省、跨区电能交易,规范交易秩序,按照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要求完善交易与调度机构组织体制。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鼓励高效、环保机组多发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建立并实施节能、环保、经济的发电调度方式。

3电力体制改革后的电力市场

3.1电力体制改革后为非国家电网带来的好处

在我国实行电力改革制度之前,我国的电力市场一直都处于垄断的情形。除了国家电力系统以外的电力企业在我国的电力市场竞争力一直处在劣势位置,其具体的表现主要是电力公司有电但无法送进电力市场,并且所给出的电价不够合理。不过这些问题在实行了新的电力体制后得到了改变,根据新的电力体制我国的电力行业进行了资产的重组,这一举动为我国非国家电网系统的电力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将我国电力总公司进行拆分后,我国其他几大发电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电力市场垄断的局面,使电力市场形成了合理的竞争态势,拓展了这几大电力公司自身的发展空间。

3.2地方性电力企业的状况

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地方性的发电企业呈现出分化加剧的现象。在实行了新的电力体制后,对于那些拥有较多电力企业的地方来说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影响。首先,从电力体制改革后地方性电力企业得到的好处来说,新的电力体制使这些地方性的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公平的待遇,摆脱了垄断体制下不公平的待遇,能够凭借自身的实力进入到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去。不仅如此,新的电力体制使电力市场的竞争更加的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减少了一些不公平的特权保护,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某些资产的质量,如果地方性的规模较大的话,那些电力企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以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电力由于其在各行各业中利用的广泛性,因而国家可以通过对行业用电的调控,来实现对产业的优化调整。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对高耗能行业的调整力度,就可以通过加大高耗能行业的电价,减少用电高峰时高耗能行业的供电,来规范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而对国家要扶持发展的产业,也同样可以通过对其电价和电力供应进行调整,来提高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体改后的三产参与到市场中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社会产业利用率。

3.3实行厂网分开制与竞价上网制后的电力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对其体制进行分步实施,对电力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的促进电力市场全面发展。在吸取国内外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及教训后发现,我国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要将厂网分开制和竞价上网制继续实行下去。坚持厂网制具有两个很重要的含义:一是厂网切实分开,不光要将原来的国家电网系统进行划分,而且地、州或以下的厂网企业也应该被分开。二是对输和配实行进一步的改革,因为只有这样做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价才可能被实现,并且配网与配网之间的市场竞争的可能性才会提高,大发电企业和小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才能公平。不仅如此,这样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电力企业资产的无偿划转,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为电力企业的正常发展保驾护航,并且满足负荷发展的大力需求。这对实现农村电气化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健.国外电力市场结构模式比较与借鉴[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张午阳.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输电市场的交易与管理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6.

[3]李宝辉.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