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浅谈阅读教学

李学忠

李学忠(海北州第二高级中学青海海北812200)

内容提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最好渠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这种个性差异该如何培养,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方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78-01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精神发展需要优秀书籍的滋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带给学生的将是情、理、趣、美等诸多方面的收获和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和教会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情感方面的震动。

真正的阅读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新。阅读有很多内容,也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是泛泛而读,也可以是仔细的阅读,还可能是逐字逐句的读,也有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甚至是任务型的去读。然而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和提高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理解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把握字、词,理解文意。而要真正做到理解,就必须有语言知识的积累,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学会了阅读,就不难截取文章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提高概括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信息表达出来。阅读能培养一种重要能力——概括能力。只有多阅读、会阅读了才能更好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外只有学会阅读了,那么边阅读边概括在阅读中概括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第三、提高思维能力。在阅读中进行思考让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理清思路需要思考才能解决。在阅读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提高创造能力。阅读的实质感受作者,感受生活。在阅读中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共鸣,读出新意。因此,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学生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长期的知识熏陶中不断走向成熟。创造能力需要在阅读中不断地升华。

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传统的阅读教学较多的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学生的自由联想。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忌讳阅读时的理解误差,而要听听处于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学生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后在碰撞中交流。这样学生理解作品,才不会一叶障目,而能把作品还原为“有机的整体”。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只做点评即可.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开放的阅读平台。阅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是老师给一个标准答案。在阅读中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多让学生去读让他们自己去联想,去思考。而不是像现实教学中那样只求了解大意,偏重分析讲解,轻视诵读和精读。新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实质,就要让学生走近语文深入感悟。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有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和能力,更要有中肯评价不同理解的才识。因势利导、求同存异,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不同的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