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时代的科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e时代的科学教学

阮兴海

关键词:e时代;科学教学;意义

作者简介:阮兴海,任教于浙江省华维外国语学校。

一.关于e时代和《科学》

1.e时代

e是英文“electronic”的缩写,代表的是电子技术,而e时代就是我们常说的电脑时代、网络世界。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对每位社会成员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

在新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社会发展背景中,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它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素质,一种生活素养。所以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对知识筛选、归纳、分类。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高速化,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网络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它更成为我们教师基本的教学手段。

2.《科学》

从小学《自然》过渡到初中《自然科学》,再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的初中《科学》,它比较系统和深入地介绍和研究有关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质科学等科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研究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和仔细的观察来发现真理,再把实验结果从个别现象推广到一般,然后使用逻辑推理,得到新的结论,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行为、科学生活习惯、探究过程技能、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等。

3.e时代的《科学》教学

共享是网络最大的优势。初中科学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整个大自然密切相关。Internet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

在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流通可以是双向、多向的。随着网络通讯软件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超文本、超媒体标志语言的不断扩展,不仅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而且网络个体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日益方便和简单。

网络的超链接特性、多媒体特性和交互性的结合,为中学科学教学创设了互动、对话、交流、合作、开放的、积极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和其他学习者相互作用的手段。

二.e时代的科学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教师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

为此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1.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

首先网络中的人物是平等的。因为虚拟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它的虚拟性又为“对话”奠定了平等与开放的基础。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又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潜力得到激发。

其次,真实生活中,我们或因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得不带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各种角色以得到接纳与认可。这样的角色扮演固然能让人“和谐地适应”社会生活,也容易使我们从掩饰自己开始渐渐地失去自我。

再次,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使网络的资源价值体现出共享、交互、及时、信息量极大等优势。所以,教师的行为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2.备课组数字化备课和课件制作

教学改革表明,备课正逐渐从原来以线性的知识结构组合为核心的传统方式走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借助于超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备课具有了超文本、虚拟现实、信息资源集成化、开放性、互动式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特征。

我们学校通过近五年的改革和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规模和效果,呈现出先进的超媒体技术和开放性的资源整合,加强了互动式学习,同时把课件和教案进行教学资源存档,纳入资源库,以备下一年级教师的调用和借鉴。

我们备课组现已经制作的电子课件有280件,电子教案360个,电子单元测试卷550多套,各类竞赛电子资料120多套,并编辑了以“册-章-节”为检索目录的电子课件集、教案集、试卷集;以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综合为检索目录的电子竞赛资料。

3.建设《科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

(1)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是科学教学的舞台

网络资源的异军突起,正是信息时代的发展特征,它凭借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这也要求科学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科学教学服务,并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与他人交流、共享科学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丰富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以学科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的建设,是师生共同参与、人机互动、人人交流的知识构建式学习的一种策略设计,是我们教师进行科学教学的一个必要的舞台。

(2)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的目的

作为开放型科学课程资源的建设者,教师有责任为全体学生创造有效的科学学习环境,并且在资源的安排与利用上要发挥主导作用,设计出一个相对有限的信息空间,以便于学生能够便捷、准确地搜索到有效信息,并能使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达到学习目标。

也就是说,要形成一个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平台,通过问题探讨、任务驱动等方法设计教学,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为教学网站的教材主题,以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建立起师生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性学习,其宗旨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的目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站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升级和拓展

建设学科性辅助教学网站,除了要实现一般教学网站共有的功能,像多媒体课件库、教师备课、在线辅导、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研究性作业以及搜索引擎、超链接、VCD视频点播、网站安全系统等,尽力使网站设计更加科学、便捷、生动、艺术之外,还要把握好学科的特点。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好学科知识的组合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关系。要着重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三.意义

谁也不能否认,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正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明时代。在这种新的形势下,“e教育”已经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数字化、教育终身化等概念密切相关,相互融合。于是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教学软件、远程教育、虚拟大学等应运而生。

“教育信息化”具体到“课堂”,集中体现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意义有:

1.可以重复观看。

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快,学生不易观察,可以慢放;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进度,可将某些次要的过程压缩而慢放。

3.可以替代某些实验。

一些安全性不好的化学实验,如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爆、易燃、危险性大等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

4.补充实验。

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教师需增添一些辅助性的综合实验,如某一气体的制取、除杂、(往往不止一种)检验、收集、性质分析、尾气处理等。这种实验费时、费力、成功率低,可利用CAI进行模拟演示。

5.“反证”实验。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经常强调一些操作规范,如H2和CH4等气体点燃前务必先验纯,H2还原氧化铜开始和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极易溶气体(HCI、NH3)的收集、浓H2SO4的稀释等等,教师仅仅进行讲解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常常“屡教不改”,此时可利用CAI,将这些错误的操作及其破坏性的后果一起通过模拟实验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6.微观展示。

大多数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实验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但有些实验则相反,操作及现象较为简单,其难点、重点在于揭示微观的原理。利用CAI进行模拟微观动态演示,作为真实实验的辅助工具,可降低对本实验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有一个较清晰的理解。

7.宏观展示。

一些无法演示的现象,如“人造卫星”、“原子结构”、“大型船闸”等,用多媒体展示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运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312300

ScienceTeachingine-Age

RUANXinghai

Abstract:InformationtechnologybringsusintoadigitalageandChineseeducationisfacingane-world.Therefore,weshouldadoptadequatemeasurestoconnectinformationtechnologywithjuniorhighschoolscienceteachingandbringtheadvantagesofinformationtechnologyforscienceteachingintofullplay.

Keywords:eage;scienceteaching;meaning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运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