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真情感动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大爱真情感动学生

◆王训和

◆王训和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中学733303

美国宣传理论家埃柳利指出:单靠理性论据去说服人,过程太长而且往往靠不住。应该首先对情感发生影响,不仅因为这种影响最直接,而且还因为他并非总要有合理的论据不可。诗哲泰戈尔也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是的,对学生的教育,“晓之以理”固然很重要,很有用,但很多时候,学生又很漠视教师的说理。而“动之以情”,打动心灵,让学生感动的一些“小事小节”,却成了教育的神来之笔,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无小事,事事总关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见到学生一句彬彬有礼的问候,一个真诚自然的微笑,在校园弯腰脸起一片垃圾,病床前对学生的一次探视,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聊天,顺手帮学生把地上的笔拾起来,无意间把他凌乱的头发整好,随手把他的有皱折的衣服理好,在假期结束时,打电话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返校和交作业,参加学生的活动能坚持始终,在学生的周记、随笔本上留下一段很长的评语,在第一节课以后就记住学生的名字,上课时精神饱满和全力投入,辅导学生的不厌其烦,自己做得不对向学生认错和道歉。对于学生的错误,有正确的态度,不穷追不舍,能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出轨,用宽容来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用宽容鼓起学生的信心,用宽容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态。不用偏袒、歧视、人身攻击、虐待、侮辱、疏远和嘲讽等手法伤害学生。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个学生,不分贫富尊卑,特别是尊重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表现有问题的学生。当学生有了委屈,能给学生倾诉申辩的机会,能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在学生表现不佳时,给学生面子,给学生鼓励。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学生面前保持愉悦,不迁怒别人,不把自己不开心的事在学生身上发作。与学生交往中守时守信,对认准的事努力追求与执着表现,等等。这些看似小事,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作为教师,也许自己觉察不到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下轻轻的抚摸、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伸手可及的关爱有什么特殊意义,可对一个学生来说,看惯了老师的威严,听惯了老师的说教,每天仰视着老师,每天感受着着教师的居高临下,接受着老师的严密监视,这些象父母体贴自己孩子一样的举动又是多么的难得,多么的可亲,多么的感人。

这样的小事小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平等和尊重,正是这样一些举动才让学生永远牢记,才能打动一颗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动不已。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的而又平凡的举动,可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或许它能激励孩子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也可能唤醒一颗沉睡的心灵,更可能是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曾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影响一个人终生价值观的一定是童年的记忆和生命印象——那些深深感动过心灵的细节!这样,老师可以不用一句说教,不用一声训斥,只通过一些耳濡目染,就给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为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学生会因感动而认同,因认同而行动,从而诞生出优质的教育。这种感动不仅是一时之感动,更使学生一生铭记,成为学生终身向上的动力。这份随手可及的关爱,永远会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收获性格,收获人生。

教师真正感动学生的举止,是润物无声的。他不是刻意地为学生做什么或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用我们的情感和态度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不断地向上向善。是教师爱心的自然流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召,行动对行动的影响,态度对态度的引领,情感对情感的感染,体现着教师的真心诚意。没有爱就没有这样的细心,就没有这样的耐心,就没有这样的真诚,就没有这样的举动。爱不是仅用语言来表达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能使他感受到来自你内心深处的细心的真正的爱。爱不需要多华丽的词藻,只要你能用心去接触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去想象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你就会不自觉地从内心深处涌出一种道德情感,这样的教育才能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感情与感情的共鸣,教育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才会有丰盈的收获。如果你吝啬你的笑容,吝啬你的表扬,吝啬你与学生的接触,死守教师的尊严,摆着冰冷的面孔,凭着教师教师的威严,孩子觉察不到老师给予他的一点点温暖,就不会喜欢这样的的教师,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不会使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感动,更不会使他们有有所超越,有所收获。

感动学生的教师,他首先是一个对学生充满大爱、敬业爱岗的教师。他是公正无私、师德高尚的教师。他能把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行为,把自己的追求、进取,把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用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他性情温和,待人宽厚,使学生感觉到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怀自己,爱护自己。他与学生形成一种亲和力,能使学生对他依赖、亲切。此外,他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长者风度。他能够包容人,使学生向他倾服、尊敬。他能细心地观察生活,耐心地对待同学,他能够体恤学生的苦衷,原谅学生无意中犯的错误,更能适时地温慰、嘉勉学生的成功和作为。他善于用学生群体的力量,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位学生都健康成人。

让我们每位老师都拥有一份真心诚意为学生的大爱,希望更多的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一些感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