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信,找到自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树立自信,找到自我

柳永梅

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65300

据调查显示,厌学心理已成为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教育质量降低,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孩子厌学的原因

1.成绩差距大,自卑。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也不敢去憧憬那美好的明天。

2.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不少青少年,对于自己的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上没有动力,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表现在学习上,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不能发问,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疲于应付老师和家长的任务,常常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下。这样就会时常伴有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内疚、厌恶等,谈到学习就紧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总处于外界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3.同学人际关系差。

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了一种嫉妒的心理情绪体验。嫉妒者因心灵巨大的创伤或某种无法补偿的缺陷,无力或不敢与强者竞争,或因为怕吃苦而不想与别人竞争,又容不得别人的长处与优势,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心理上产生矛盾,失去平衡,便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损别人,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另外,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自身的某种生理缺陷等原因,也可能给学生的相互交往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际关系差。

4.师生关系不和谐。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如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学习方法不科学。

有些青少年,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表现得都很刻苦,常常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希望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和家长,但由于自己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考试中屡次失败,长时间得不到改变,产生了自卑心理,感觉自己没有别人聪明,命中注定比别人差,对学习没有了自信心,怕见老师、同学,怕老师、家长批评,怕同学嘲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二、如何帮助厌学的孩子

1.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感情。

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2.学会沟通交流,加强团结合作。

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被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的董进宇博士说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3.开阔学生脑力,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要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

4.减轻学业负担,减少心理压力。

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董进宇学习方法研究表明,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5.注意批评尺度,感到成功喜悦。

中学生的承受能力远不如成年人,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和家长,在批评学生时就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学生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