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追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追踪

李佳泽

李佳泽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150040

摘要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人们俗称“老道外”的商业街区,随处可见一种饱含历史沧桑、展示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群落,这就是哈尔滨有名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建筑艺术哈尔滨

在哈尔滨市道外区,人们俗称“老道外”的商业街区,随处可见一种饱含历史沧桑、展示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群落,这就是哈尔滨有名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探寻其中,领悟的是建筑艺术的精湛奇巧、强烈的美学感染力,以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

一、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在于中西文化交融

走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之间,既能感受到近代历史古朴凝重的氛围,也能捕捉到西方自由奔放的浪漫气息。这些中华巴洛克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多为三层格局,外观色调简单质朴、搭配巧妙,平面布局有两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青砖围墙、内设门洞,穿过门洞豁然开朗,内部天桥、天井和回廊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兼具传统四合院特点与“前店后宅”的商住功能。从传统特色来看,与老北京四合院异曲同工。与此同时,这些建筑又存在着鲜明的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主要表现:一是富丽堂皇、华贵典雅的立面效果。“中华巴洛克”建筑以雕塑、装饰、图案等手法配以曲线、人物、动植物、花瓶、如意等创意作品,表达房屋主人自由奔放、追求美好、永保平安、祈求吉祥富贵的精神主旨。雕塑造型镶嵌于古朴庄重的建筑群落中间,徒增了建筑的身价与品位,强化了建筑的富丽与华贵。可以说,建筑的立面效果就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工笔画,是公主身上那一件华贵的礼服。二是花样繁多的栏杆装饰。“中华巴洛克”建筑院落及室内各部分之间以廊和梯相联系。作者在廊和梯的栏杆上做足了文章。不论是木质、铁艺还是水泥栏杆,都融入了完美的艺术元素,如花瓶、如茎杆、如叶片、如波浪,或简洁明快,或细腻雍容,都给人以强烈的浪漫气息和无尽的美感享受。而且这些元素遍布建筑各个角落,举手投足之间尽入眼帘,美不胜收。三是独具匠心的窗子。窗子为圆角矩形设计,上下两层,一个窗子中间有窗柱隔开分成两部分。窗棂、窗框、窗柱都有完美的图案配饰。虽色调单一不显露繁华,但设计精巧绝不落俗套。窗子增添了建筑的神秘色彩,在展示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兼顾了寒冷北方的保暖功能。四是新奇独特的女儿墙。设计随意大胆,追求非理性,表达对称,色调丰富,美感十足。让人既能联想到江南水乡建筑装饰的精巧细致,又能联想起欧式建筑装饰的敦厚力量。一如健壮的躯体,既有线条美,又有肌肉美。这些特点,完全有别于我国的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强烈的美学特征。

二、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兴起源自文艺复兴和商贾汇集

“中华巴洛克”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是中华儿女勤劳智慧的结晶。

一是欧洲文艺复兴革新了建筑文化。欧洲文艺复兴对建筑风格影响深远。在19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排斥了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秩序和比例,讲究立面和平面构图,强化了配饰在打造建筑风格上的作用,更多地发挥柱式系统的功能与运用。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都包含在其中。

二是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通航为西方文化和外资进入创造了条件。19世纪末,伴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哈尔滨逐渐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以沙俄为主的西方文化和外国资本不断涌入。哈尔滨因此由一个渔村逐渐开埠建市,迅速发展成为东北亚区域大都市。外国文化的进入为哈尔滨带来新鲜的欧洲文化,具有欧洲特色的巴洛克建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是“闯关东”为哈尔滨接受西方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才艺术基础。19世纪中叶,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灾害颁发,当地居民移居东北,是为历史上有名的“闯关东”。以山东、河北人为主的祖辈吃苦耐劳、善学求新、勤学善用、开放包容,这些优秀的思想品格体现在立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善于也乐于接受西方文化,不断把西方建筑文化有机融入当地建筑设计之中,并发挥能工巧匠的技术专长,造就了不朽的“中华巴洛克”。

四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建筑品质要求有新的提升。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到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民族资本不断积累,民族工业不断壮大。《哈尔滨道外区志》记载,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成为俄军主要的后方根据地,军用物资和粮食的运输不断增加,一批与战争供给配套的各行业小工厂和作坊应运而生。工商业的逐渐繁荣,必然对建筑品质提升产生更高的需求。商业需要建筑具备“前店后厂”、“前店后仓”、“下店上居”等实用功能;资本家在“炫富”心理和品牌打造的趋动下,乐于对商铺进行“洋化”改造,更乐于建设中西文化交融的商住环境,以展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品牌形象,更有利于吸引外国顾客光临。于是中华巴洛克建筑应运而生。

三、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的艺术价值在于独特美感和文化内涵

审美价值是建筑艺术价值的灵魂。“中华巴洛克”建筑虽然主体上蕴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但通过欧洲文艺复兴建筑文化的改造、装饰和渲染,独特的美感充分显现。传统建筑外立面平整简洁、色调单一,为人物、动物、植物雕塑上墙创造了好的条件,也让窗子和立柱图案美感愈显突出。这样的融合互补,正如高品质画纸赋予巨匠,正如神笔赐予马良。不牵强、不造作,浑然天成,相辅相成。建筑之间的连接依赖外廊,它的功能性很强。但创作者不仅注重其功能性,更加突出其艺术性,在廊柱上做足了功课。不论是木质、铁艺还是水泥材质,都细致精美地表达了艺术内涵,活化而灵动,浪漫而张扬,繁复而华贵,彰显自然美、人体美、线条美、色调美,给予建筑本身更多的生命力、感染力。

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精髓。徜徉其中,我们能够找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浪漫情怀,能够辨析沙俄建筑文化的简朴厚重,能够联想“闯关东”文化的质朴和创新,能够感受昔日哈尔滨工商业文化的繁荣与时尚,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和博大精深。这些历史文化,需要脚踏外廊来感受,需要轻抚女儿墙来触摸,需要透过斑驳的窗棂来眺望,需要推敲每件独一无二的创作来品鉴。

值得说明的是,先辈们在吸收欧洲文化的过程中,并不是兼收并蓄,而是有所选择,取其精华。比如,最能体现欧式建筑特色的尖塔、拱顶、大立柱等建筑构件都被排斥在“中华巴洛克”建筑之外。因为,祖辈们心中对帝国主义霸道的侵略行径和利益至上的商业欺诈行为所不耻,他们不想让那些不和谐的元素破坏东方年轻城市的祥和与安宁,他们要通过艺术再造展示民族独特的魅力和尊严。

我们应该保护好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因为它们无声地表达着先辈们对后人无尽的叮咛与教诲。

(本文作者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201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