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张立奇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733000

摘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如何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首先要充分了解传统作业布置的弊端,认清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最后要弄清如何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即作业分层设计的各种类型。作业分层设计,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

关键词:数学教育作业分层设计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业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为了实现数学课程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作业设计的改革。其中实施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利于贯彻这一基本理念。“作业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练习)时,根据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按照不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设计出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传统作业的弊端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数学教育教学追求千人一面。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相悖。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一定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设计作业的意义

1.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布置要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学困生少而适当降低难度”的原则,具体要求:学困生完成基础知识部分,中等生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和综合应用,优等生则要完成基础知识、综合应用和拓展提升题目,尤其是拓展题目对优等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这样分层布置和完成作业,有利于教师统一调控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实施分层作业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例题中设置变式题和开放性题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优等生有更多上升的空间,让学困生得到有效的转化、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展示风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加注重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加精心选择例题与作业,这就促使教师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深钻教材。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首先,要明确对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界定。要根据初中阶段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课内例题、课内练习、课后作业分层布置。不仅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其作业的内容与要求也各有不同,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作业要求。其次,要理清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思路和方法。在分层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具体分析班级的具体情况,精选练习题。然后将练习题分为不同的类别: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与基础练习,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这部分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的综合题,重在技能训练,提高速度;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讨性问题,重在提高综合能力。再次,可以将班级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组内由数学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数学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任组员,实行“兵教兵”,以优带差,促进全组成员的整体进步。最后,确定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基本内容:1.作业的设计,避免重复雷同的内容,避免题海战术,避免单一过旧的形式,打破书面作业单一的形式,注重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课内练习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础训练、综合应用、拓展升华练习,尽量设计一些适合各个层次需要的开放性题目和变式训练;3.课后作业分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课后作业布置设计要有弹性。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马复陈怡程燕云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杨林数学教与思[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4]章飞凌晓牧初中数学研究与教学指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