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突破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浅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的突破方法

徐玉梅

〔关键词〕实验演示角色扮演图示生活验证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的内容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造成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的活动等。其中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涉及的原理抽象,就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来说,不易理解和接受,是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点。其做法如下:

1实验演示法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表面是球面,就使得世界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一样大,从而造成了世界各地的气温不同。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怎样影响气温的,是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其做法:准备一只手电筒,将窗帘拉上,让教室暗下来。教师手持手电筒照射黑板,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手电筒与黑板垂直照射,另一种是手电筒与黑板斜射。让学生观察在两种情况下,光束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有什么不同。试验中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种情况是光束照射面积小而明亮;另外一种情况是光束照射面积大但昏暗。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继而反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现象呢?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两种情况入射的角度不同,一种是垂直照射,另外一种是斜射。也就是说光线的强弱与入射的角度有关系,入射角垂直时,光线最强;入射角度小于90°或大于90°,光线均弱。由此现象可以类推,太阳辐射的强弱跟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有关。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的辐射强,地面获得的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的辐射弱,地面获得的气温低。

2角色扮演法

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地球的两种运动状态,我让两位学生上讲台前来表演地球的运动,一位同学扮演太阳,一位同学扮演地球。学生们观察“地球”的转动,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同学发现“地球”没有自转,只是围绕太阳在转,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提醒,“地球”马上让自己转动起来;另有同学发现地球公转的方向不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及时调整了方向;还有些同学发现地球没有倾斜着身子转,“地球”赶紧将身子倾斜。经过同学们的不断纠错、改进,虽然“地球”已经转得晕头转向了,但终于按照正确的轨迹转动了。在角色扮演这个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既纠正了角色的错误,同时也帮助全体学生建立了空间概念,深刻体会到地球的运动带来的乐趣。。

3图示法

由于地球在公转时是倾斜着身子在转,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端;然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秋分日(9月23日)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冬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这是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端。

用图示法可以形象直观的表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范围,并帮助同学们记忆。

4生活验证法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了四季的更替。随着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也在发生着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可以从现实生活入手,贴近生活进行教学。春季来临,学生们感受到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昼长夜短),到了夏至日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秋季来临,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昼短夜长)。到了冬至日这天,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每当遇到重要节气的时候,我都能够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样将地理知识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无法感知的地区,则主要有教师讲解。如在赤道地区,是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内容一直以深、难、抽象困扰着地理教师和学生,如果在授课中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突破难点,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了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从而更好地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师生一直注重的是背、记和考前突击,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怎样背,记什么的问题,考试过后什么都忘了,最终学生学到的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缺少联系生活,而这与我们的教学宗旨恰恰是相违背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提出关于阳光直射与斜射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抽象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联系生活中的手电筒从不同的方向照射来理解太阳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和有用。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但是早晨、中午、晚上的气温变化却是每个人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这样化抽象问题为“可触摸性”,怎样科学合理的解释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你怎样想,你怎么认为,这正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

作者单位:新疆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