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级课题研究课教案设计及反思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州级课题研究课教案设计及反思总结

何燕琴

——转化条件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例6

何燕琴(雷波县城关小学课题组四川雷波616550)

教学内容:转化条件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例6。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方法:讲解;观察;探究。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生:草稿本、笔。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

1.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转化条件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例6。

1.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

师:为什么填1/6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生:转化成了分数关系。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师: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复习探讨

2.1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6: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生生读题,找出并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①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②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③本题有几种解法?

2.2学生汇报反馈。

2.2.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x棵。

x+4x=120x=24

120-24=96(棵)

解:设松树种了棵。

1/4x+x=120x=96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2.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

根据转化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1=5,120×4/5=96(棵),120×1/5=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2.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pide;(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2.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1/4,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率就是1+1/4,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pide;(1+)=96(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2.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比的关系,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解:设柏树有x棵。

∶120=1∶5

5=120

=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3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生生互动讨论得出:答案不唯一,并说出了理由。

2.4师小结:在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选择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3.巩固反馈

3.1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3.1.1幼儿园买来120张彩色电光纸,比买来的白纸少2/5。这两种纸一共买来多少张?

3.1.2养鸡场的肉用鸡是蛋用鸡的3倍,肉用鸡比蛋用鸡多15000只。蛋用鸡和肉用鸡各养多少只?

3.2思考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段公路,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3/5,两个队合修6天正好完成这段公路的2/3,余下的由乙队单独修,还需要几天能够修完?

4.课堂总结

通过转化条件用不同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学习,让我们明白在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选择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虽方法多,最终结果一样。

5.课后拓展

请完成以下练习:①芳芳的父亲每月收入是780元,母亲每月收入720元。全家每月生活支出的钱数是储蓄钱数的4倍。芳芳家每月储蓄多少元?(用不同的知识解答);②洗衣机厂一月份生产了3000台滚筒洗衣机,相当于波轮洗衣机的5/8。一月份一共生产了多少台洗衣机?(用不同的知识解答)。

板书设计:转化条件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例6: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

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来解答应用题。用比的知识解答应用题,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应用题及根据数量间的倍数关系解答应用题,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为当把两个数量中的一个作为标准时,如果另一个数量是它的几倍,那么当把另一个数量作为标准时,它就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一。同时这两个数量也存在着比的关系。根据这些数量关系的转化,就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同一道应用题。应注意: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解题,并不是要求解的方法越多越好,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所有各种解法,而是通过各种解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今后解题时,除了有特殊要求的以外,学生只要用自己最熟悉的一种解法解答就可以了。

学后总结:此教学先复习这些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然后通过例6,引导我们运用不同的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其中第一种解法是列方程解答,是直接根据题中的条件来解答的,在传统的小学算术中称这种应用题为“和倍应用题”,是根据两个数量间的整数倍关系解答的。第二种解法是把原题中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两个数的比,然后按照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答。第三种解法是根据原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松树的棵数与栽树总棵数的比,然后列出比例解答。此外,还能想出一些其他的解法。同时让我们进一步理解,题中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用倍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或者比来表示,因此在解题时,可以运用自己最熟悉的一种方法来解答,同时可以用其它方法验证此方法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