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坊中学在作业改革中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穴坊中学在作业改革中的尝试

王良良

山东省莱阳市穴坊中心初级中学王良良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其评价。

目前,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还有着相当的市场。教师忙着应付解习题,辅导学生解难题,以应付考试,很少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去改进教学方法,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这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学科作业和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贯穿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具有评价与调控教师教学行为和检测与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极端抬高考试的地位,片面强化作业的功能,以考试为教学目的,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以作业为应试手段。大量统一、机械、重复的作业造成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心理负担,后果严重,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进入课改以来,其它教学环节的改革日益深化,但是,“统起来”和“一刀切”的作业和考试仍占主导地位,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和教改的难点。

我们不否认有很多的老师布置作业是出于一种责任,他布置作业的目的也是出于巩固旧知、激发新知。可是,却有为数更多的老师并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他布置作业的基本动机其实就是抢占学生时间,靠拼时间提高成绩,靠拼时间弥补低效的课堂教学。这个问题在城市学校也同样存在。在这种不良动机的驱使下,作业存在形式化,有着太多的弊端。传统作业中“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互助学习”相背;传统作业存在严重“一刀切”现象,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

作业负担过重也造成了当前学校博弈想象严重的局面。当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基本是在一种严重的高耗低效的模式下疲惫运行。学校之间、学科之间、老师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已演化成为时间的竞争。一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超载,大家耗掉的时间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时间的有效性却大打折扣。二是学生厌学,当学生的学习面临着几乎永远也完不成的作业的时候,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会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学生没有了自主的时间,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老师也没有了身体与思想上的自由,没有时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不管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科教师,对于这种时间上的不正当竞争都是深恶痛绝的。

如何根据课改的新要求、新理念对传统作业模式进行改革,我们学校进行了尝试。具体做法是:师生共同批改作业,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沟通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向信息交流网络,使学生间通过互相启发、帮助、影响、补充,而达到共识、共事、共进的目的。我校作业改革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变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作业为系统性、层次性、适量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作业。

第一,作业的系统性,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作业要精心设计。书后的习题难易不同,以往都是把这些题拿来就让学生做。经验告诉我们,题是做不完的。几百几千道题实际上可归纳为几十种题型。我们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给学生做。

第二,作业的趣味性。传统的作业缺乏趣味性,教师应尽力布置些新颖的作业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学生能吃饱,还不累;简单题学困生必须作,并要做对,还要适量。面对全体学生的题也要有,就看教师怎么选了。千万不能把书后的题让学生全做,应有选择。要把单元与全书的知识联系起来,讲的时候要连贯,按体系,这对教材的理解是非常有用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才十分完整。

第三,学生水平不同,作业的内容也应分层次,应对好学生另出些题,答案挂在教室后面,学生自然去看,不用在班里讲,这样就能调动优等生的积极性。对学困生可提前告诉他:明天让你上黑板做哪些题,到时做出了,他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都有进步。层次性的作业也可使学生增加快乐,长期下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作业还要有适量性。学生都会的东西可以不留作业,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多留些难度大的、有探讨价值的作业。这样,各类学生才愿意学,有东西学。

二、变教师主批为学生主批

要把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变教师批为主为学生批为主。具体为“面批面改”、“师徒结对子”(教师和学困生,优等生和学困生)、“小课代表批”等等。

第一,可以精批省时。一个班的作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十几本批,掌握情况即可,其它的让学生批。重要的是查问题,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总结,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剩下的时间要用来备课,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相关资料、作业设计、教学动态、学生的各种需要等等。

第二,通过批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批作业中也可以养成。每个班请十个八个学生参与批作业,这对学生就提出了高要求,通过批改别人的作业,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小先生"可面批面改,错的地方学生心里清楚,改的认真,全体都能够得到提高。还可以在教师讲题后,学生自批自改,自己打分,然后再互相批改,共同提高。

第三,通过批作业,促兴趣。学生互批作业,当“小先生”时兴趣十足。他十分认真的挑毛病,有利于学生作业的规范性。对“小先生”本人也进行了规范练习。

第四,通过批作业,避免抄袭。学生互批,师生面批,既保证及时准确,还可以避免抄袭作业。

三、变单一的课后批改为课内、课后相结合

课内的作业、练习、测验批改要集中进行。教师批先做完的,然后让他们帮助就近批作业,错的可以交流和帮助。小测验可以先互相批,再自批,也可先讨论后,再自批。通过批改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培养兴趣。课后作业教师可批一部分,然后找多个课代表帮助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难题一定要教师批。.

总之,伴随课改实验的作业改革我校才刚刚开始,一些做法的优劣得失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以求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