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生成资源,优化历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丰富生成资源,优化历史教学

刘春宇

刘春宇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056300

摘要: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潜伏性,如果教师不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其挖掘开发,就只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而不被认识,不能对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任何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课堂生成资源,从而优化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优化教学生成资源

课堂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围绕多元目标,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探究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善于识别和有效利用历史课堂的生成性资源,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意外收获,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而,课堂生成资源对于历史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识别生成性资源

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些类似的伪资源,亦即无效资源。教师必须对此能够辨明真伪,才能准确识别、及时地捕捉到重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一位教师在《辛亥革命》一节的教学即将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了提问。师问:“辛亥革命的结局怎样?”生答:“失败。”师问:“为什么说是失败的呢?”生答:“因为是袁世凯成了中华民国的总统。”师问:“为什么中华民国的总统应该是孙中山而不能是袁世凯?”生答:“因为袁世凯不是个好人。”师问:“凭什么说袁世凯不是个好人?”生答:“他出卖维新派,还会玩弄权术,甘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师问:“袁世凯的行为说明了他怎样的立场?”生答:“代表帝国主义,代表封建主义。”师问:“对!袁世凯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代理人。所以,他当总统,说明该政权代表谁的利益?”生答:“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师问:“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那么袁世凯在台上,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了?”生答:“没有。”教师最后总结:“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最后失败了……”这一段对话,完全是师问生答,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完全跟着感觉走,看似热闹,课堂气氛活跃,也有生成,但是生成对教学并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只是一种无效的生成,没有任何开发利用的价值。教师如果不能明辨这一点,就有可能受其羁绊,在无效的问答中浪费了时间,也影响了其他有效资源的生成。

二、捕捉生成性资源

历史课堂生成具有动态性、偶发性和转瞬即逝的特点。历史教师要想及时捕捉到有效的课堂生成资源,首先,要强化自身的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课堂生成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提高自己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其次,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驾驭历史课堂的能力。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学会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这样,当课堂上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节外生枝”时,才能从容应对,及时捕捉到新的生成性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新的课程资源。比如,笔者在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时,在出示了一名日本军官在记者面前吹嘘南京大屠杀中杀了多少中国人的图片资料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一位学生脱口就说:“我们应该借钓鱼岛事件趁机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以牙还牙,让日本尝尝亡国奴的滋味!”这一回答让我始料未及,但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必须好好地进行开发利用。于是,我给学生讲述了八路军司令聂荣臻送还日本小女孩的故事,使学生对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同时,还认识到我们既要居安思危,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又要以开放的意识团结国际友人,这样中华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开发生成性资源

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潜伏性,如果教师不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其挖掘开发,就只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而不被认识,不能对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任何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一般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首先要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生成。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自己以学生学习合作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历史课堂活力无限,对于史料、史实的看法,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因为掌握的资源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强加给学生。应该创造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自由发表个人见解,充分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价值。只有这种开放式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积极思考、广泛交流,表现出“真我”。在交流中出现各种观点才会发生碰撞,擦出“火花”,而这些“火花”往往可以成为重要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和教学的生长点。其次是设计开放的教学预设,促进课堂生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过程也同样。但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许多情况无法预设,因此生成也是其重要的属性。可以说,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为了使预设成为生成的基石,教学预设就要具有开放性。历史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渗透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目标,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要依据新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富有弹性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