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有无染色体”王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谈谈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有无染色体”王莉

王莉

乾县杨汉中学王莉陕西乾县7133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提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并指出"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eukaryoticcell)和原核细胞(prokaryoticcell)两大类。"在苏教版中也是“把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作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因此对应的许多相关资料中都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例如下表:

表中提到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无染色体)而真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以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的形式存在。然而有些书籍或试题中则会提出原核细胞的染色体类似这样的说法,同学们初学就容易混淆。

我们先来看看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怎么样的?

在人教版中是这样给出的“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如下图:

戴灼华、王亚馥与粟翼玟主编的《遗传学》第2版中7.1.2(细菌的基因组)中提到“细菌细胞的大部分遗传信息位于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上,这个DNA分子一般被称为细菌的染色体,位于细胞内一个称为拟核(nucleoid)的区域中。有些细菌还含有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该小的DNA分子称为质粒(plasmid)。细菌的染色体长度250~35000μm不等。这种染色体都是裸露的,没有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的结合,也不形成核小体结构,因此它们的染色体比较易于接受带有相同或不同物种的基因或DNA片段的插入。

而在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第四版中3.1.4<两类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一个拟核区(nucleoidregion),其染色体为环形的DNA分子。5.1.1<原核细胞以二分分裂增殖>中提到细菌的基因就在单个的细菌染色体上,此染色体由环状的DNA分子和相关的蛋白质组成。

我们再来看真核生物中的遗传物质是怎么样的?

戴灼华、王亚馥与粟翼玟主编的《遗传学》第2版中提到染色质(chromatin)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物质。非组蛋白与RNA的含量随细胞的生理状态而变化。染色质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是由染色质丝(或称核蛋白纤维丝)组成的网状结构。在细胞分裂期,核蛋白纤维丝经螺旋化形成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体。

从遗传物质的组成上来看,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一样,原核细胞中的大部分遗传信息位于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上,有些细菌的细胞中还有些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质粒。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或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即组蛋白(histones),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non-histoneproteins)。非组蛋白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十分恒定,而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都很恒定,其含量大致与DNA相等。

这样看来,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定义应该是DNA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体。这种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所以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些书籍提到的原核细胞的染色体指的是它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包裹的真正的细胞核!这是我的理解,欢迎大家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戴灼华,王亚馥,粟翼玟遗传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6.

[2]吴相钰,陈守良,葛明德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