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耳动眼,不如动手——对有机物分子结构教学处理的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动耳动眼,不如动手——对有机物分子结构教学处理的反思

郑和琼

郑和琼

(营山双河中学校营山637700)

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三点困难:1、有机物分子结构;2、有机反应机理;3、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而这三点恰恰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引领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基础。其中,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全面掌握是关键。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这是我们在教学处理过程中的思点。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这部分教学进行了三种处理方式:

一、教学处理方式的回顾:

第一种:展示有机物分子模型,讲解它的空间结构,在学生已有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上由平面结构过度到立体空间构型并板书;板书代表物具体反应实例,用红粉笔点注,详细讲解有机反应机理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种: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不断深入应用,采用课件形式,用三维动画形式展示有机物分子结构,并用动画模拟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有机反应机理和结构的关系。第三种:在学生初步掌握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分给每桌同学一盒有机物分子球棍模型的组装器材,让学生根据各原子的成键原则,相互合作动手组装有机物分子空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有机反应机理,理解并总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最后都以精选例题加以巩固和具体应用。

二、教后反思:

(一)、三种处理方式比较和分析:

第一种处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以动耳听为主,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直都在做笔记,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独立思考。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课后知识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深入,遗忘率高。

第二种处理:课堂气氛相对较活跃,边动眼看课件展示边动耳听老师讲解。电脑的动画模拟,使得有机物分子结构立体化和有机反应机理直观化,生动活泼又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分子结构和有机反应机理,调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抬头听、看的多了,但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看得有趣的层次上,知识理解掌握比较肤浅,课后遗忘率也较高。

第三种处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间相互讨论、合作,利用原有的知识,自己动手、动脑组装有机物分子结构模型并模拟反应机理,主动构建有机基本知识,达到承前启后,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思考层次,并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学生课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掌握明显比前两种好。从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让学生动起手来明显比只让学生听或听、看结合有效性更强。仔细分析第三种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完成有机物结构模型组装,这个任务只要学生积极思考是可以完成的,这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完成组装任务,会产生愉悦的成就感,这更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在组装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巩固各种有机物分子内各原子间的结构知识和成键原则;正确掌握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空间构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有关有机物空间结构和性质区别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能组装甲烷的分子球棍模型,就掌握了它的空间结构,就会很快理解、处理“CH2Cl2是否有同分异构体或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甲烷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还是平面结构?”之类的问题。组装乙醇的分子球棍模型后,学生会比较乙醇与甲醚两者的相似和差异。

3、让学生相互合作模拟有机反应机理,能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掌握反应机理、区分基本有机反应类型。例如模拟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性认识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键的断裂和形成,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掌握。通过让学生模拟乙烯与水加成反应和乙醇消去反应,能更好理解加成、消去反应原理,区分两者反应机理的差异。

4、在组装过程中,能更好地落实培养、训练学生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习思维,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主动构建有机物分子结构和反应机理,由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上。

当然,让学生组装有机物分子模型,受仪器本身的限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个:一、键的长短问题。如:C—C、C—H、O—H键的长短没有区分。二、受成键时原子核外电子影响,有机物真实的空间构型与组装后的空间构型稍微有差距。前者可以进行改进处理,后者需要教师在教学前事先与学生说明,以免使学生产生定形认识。

(二)、教学体会:

1、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处理学生感到抽象难理解掌握时,让学生听不如看,看不如让学生动手做。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如何学习的方法。他们才能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设置能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有能力、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同时,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在教学设计中,不管是运用现代化的电脑课件还是传统的球棍模型,它都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好好设计,充分挖掘它们的内涵、发挥它们的作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辅助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就是一种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