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的教育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语文课堂上的教育艺术

许建武

许建武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大营小学266708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个教师想让学生喜欢你并不难,可想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就是一种挑战。笔者在3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明白了,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语文教师不但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呵护,更要以高超的艺术去浇灌,只有这样语文教学这块园地才会如漫漫寒冬孕育后的花园,芳香四溢,光艳夺目。

一、熟知文本内容,艺术自在其中

如执教六年级下学期《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就在笔者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已触动了他们的心灵,正准备拓展延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有个学生却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为什么不投降?投降是暂时的,可以寻找机会再与敌人作战,那样不是更好吗?他的这一问题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刚才还有些情绪激动的同学们,也在底下议论起来。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凭借对课文文本的深入理解,笔者将计就计,反问了几个问题:这篇课文的主线是什么?学生齐答:接受任务——诱敌上山——痛击敌人——走上绝路——英勇跳崖。我又问:那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答:有力还击敌人。我接着问:子弹打完了,石头砸完了,还能还击敌人吗?这时对敌人最有力的还击是什么?安静了一会儿,有学生抢着答:就是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壮举。仍然穷追不舍:那么此时什么壮举最惊天动地,最让敌人胆颤心惊?笔者特意让刚才提问题的那个学生来回答。他思维敏捷,感悟力极强,当然直达主题了,那就是五壮士跳崖时高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是啊,这不是对敌人最有力的还击吗?那惊天动地、坚强不屈的声音,不足以让敌人吓破胆吗?我又问:当时五壮士是怎样喊的?这时全班同学充满激情,齐声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喊声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对五壮士的赞颂,是最好的思想感情的表达。经过这一番问答,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可以说当他们再遇到像“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类文本时,该会怀着怎样的一种深情去聆听作者那泣血的声音啊!

二、抓住课文文眼,彰显艺术魅力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走过去,地上淌了一滩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难以忍受的痛苦。”“饱经风霜”一词值得琢磨和推敲。于是抓住这一词问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电视中、电影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的面容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问:那么黄包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怎样的一张脸?这下学生七嘴八舌开了。有人说:黄包车夫面黄肌瘦,满脸皱纹。有人说:黄包车夫的脸又黑又瘦,眼眶深陷,眼睛里布满血丝。有人说:车夫脸上的皮肤粗糙,额头上的每道皱纹像是刻上去的。还有的说:黄包车夫的脸布满灰尘,胡子拉碴,老气横秋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车夫的这张饱经风霜的脸,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从鲁迅先生善待这个饱经风霜的车夫的举动,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出‘饱经风霜”的背后所隐含的黄包车夫的辛酸以及旧社会低层穷苦百姓生活的艰苦,从而体悟到了鲁迅先生深切关心、同情穷苦人民的情感。既然“文眼”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何乐而不“抓”?

三、歌曲渲染气氛,徜徉艺术殿堂

在教《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笔者先和同学一起理解了歌德的一句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然后又与学生共同一遍一遍的读着文中的感人句段。如: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地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心步步贴近作者的心。此时,一曲深情的《母亲》悠然响起,伴着富有真情的诵读,同学们踏上了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幽曲径”,一句句情意浓浓的歌词拨动着孩子们的情感之弦,任凭泪水在脸上流淌。用歌曲渲染气氛,使语文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

四、为朗读搭阶梯,创造艺术奇葩

《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还没说完,鹰就飞扑下来,扑掉了他手里的杯子。成吉思汗气急败坏,他摘下弯弓,仰天向老鹰射去。只见老鹰在空中一抖,惨叫一声落了下来,血流满地,死在主人的脚下。”这段文字的语气比较难把握,于是笔者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让学生读出重音,读出关键词就算达到目的了。而是先向学生发“难”:这段话真难读,老师读了好多遍就是读不好,大家说怎样才能读好?几个学生先试读以后,再进行交流,有的说:第一句要读出老鹰的不顾一切。有的说:第二句要读出成吉思汗的气急败坏时的冲动和他一代君王的威风,鹰竟然敢这样三番五次地触犯首领,不是找死吗?有的说:第三句应该读出老鹰被射中惨死的情景,特悲壮、特惊险,应用低沉的语气。三句话应读出三种语气。经过一番交流,学生很自然的掌握了朗读技巧,接下来的朗读功效不言自明。课堂上为朗读搭把梯子,艺术奇葩定然绽放。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有效的帮扶学生解读教材文本,在不失文本真味的前提下让他获得别样的感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课堂才是深刻的、有效的。”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进行精细的艺术雕琢,使之彰显艺术魅力,那么学生对语文学科岂有不爱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