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文本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走入文本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途径

张芬

张芬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344700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阅读不可或缺,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势在必行。但当前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却令人担忧,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存在,阅读教学形同虚设。文章对以上诸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剖析,以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改善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关键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和最好的方法就是意境阅读。所谓意境,是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具体形象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融合而达到的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抓住散文“物我一体”的意境,引导学生把感情完全置于作品之中,便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感知作品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篇作品,依据其作品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让学生去读:

一、享受阅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诗意的韵味。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存的需要,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语文教材选择的篇目,又都是从这些浩繁卷帙的传世书海中撷取的精华,文质兼美,它们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些文化中的精品、瑰宝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这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读郭沫若的《石榴》,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绘,可感受到英勇无畏、蓬勃向上的精神。读冰心的《忆读书》,能领悟到读书可以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感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感悟性阅读,给学生带来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以作品为媒介,借此来体验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探究个中滋味,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律上跳动,与作者同构一个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乃至进行灵魂的拥抱,在忘我的投入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之间的自然契合,从而享受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比如,学习《永久的悔》、《荔枝蜜》、《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背影》等叙事抒情文章,我们读着作者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会感受到字里行间那汩汩流淌的亲情——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母亲对儿孙的厚爱,孩子对母亲的悔,儿子体贴父亲,父亲关爱儿子,父子彼此支撑共度难关和危险的人间一幕幕真情等。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从而感受到人情的崇高和纯善,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广博,感觉到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三、理解性的阅读,给学生带来意象流动衍生的美趣。

《索溪峪的“野”》是收录在五年制人教版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紧扣一个“野”字,在我们面前舒展的是一幅冷峻、跳跃、绮丽的山野风光。从山高山陡的角度具体描写“惊险的美”,从山峰绵亘蜿蜒的角度写“磅礴的美”,从“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绕山奔跑,一会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去了”写索溪峪的水“无拘无束的美”,写动物“放肆的美”,写游人观光、嬉戏、光足过溪的返璞归真的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痕迹的、纯天然的自然美,华丽的辞藻中饱蘸着作者喜爱自然、追求淳朴的美好情怀。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没有给学生进行字的讲解,只是通过他们的熟读、诵读、选择读、欣赏读和与《荷塘月色》、《济南的冬天》、《秋魂》等散文名篇对比读,让学生写了一篇“索溪峪”的印象,学生无不为索溪峪的绮丽风光、野性的美而陶醉,唤起了学生回归自然的意识,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快慰和清爽的感觉,生命的质地一下子透明了,并懂得了最真的也就是最美的。

四、鉴赏性阅读,给学生思想以多维砥砺的理趣。

文学作品总是借形象说话,是“情动而辞发”,而意蕴又不能用纯粹的客观的词语来描绘,它具有飘逸、朦胧、含蓄、多元等特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就只有靠阅读来产生那种个体的独特感受。“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不同,对作品的解读、体验和阐释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能视参考书中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对人物的解读、对结构运思的评判为圭臬,而应重视学生阅读思维的个性差异,兼顾作品本身多维的主题和丰富的意蕴,允许和提倡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进行解读。

五、拓展性阅读,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什么是拓展性阅读呢?所谓拓展性阅读,就是一种自由的、理性的阅读。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文章和阅读材料,以达到巩固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因为这些文化中的精华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对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塑造了今天的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总之,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支点,所以,只有让学生不断地阅读,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领悟到学习的方法,才会不断地去吸收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思想、道德和世界文明的精髓,才会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才会让学生灵性飞扬、才思敏捷、知识积累丰富,从而走入语文学习的最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