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引领语文阅读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以兴趣引领语文阅读教学

申晓波

河北省南和县闫里乡中心学校申晓波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

受型学习的现象,允许个性化、多样化的阅读习惯的存在与养成。

〔关键词〕素质教育个性发展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其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萌发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在课前吃透教材,对文本有深刻、独特的理解,更要求教师时刻留心,做课堂的“有心人”,不断于细节处引发精彩。

1培养兴趣,营造愉悦的阅读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氛围,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如在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时,先让学生回忆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乘机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气氛很活跃,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各自的故事。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出课文里我和老师间的故事,交流感受最深的事,体会师生感情。平常课堂气氛沉闷,那天学生情绪高涨,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不感兴趣的,如果强制他们去学,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孔乙己》时,学生对于孔乙己的“偷”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偷”属于坏品行,是值得批判的,二是觉得迫于生计而“偷”,是值得同情的,就让学生自由辩论。一个“偷”的异议,就会加深对小说主题和作者(或者说学生)对主人公态度的理解。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必强求认识理解上的深度,有一点或有所认识也就可以了。因为这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对此,教师要运用教育机智,善于为学生解决问题,并能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素质。

3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如教《明天不封阳台》时,根据教材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关于如何保护环境、鸟类谈谈个人的观点及保护措施。大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准备充分材料。演讲时落落大方,各自观点不同,提出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恩格斯说:“思维是最美丽的花朵。”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逐步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多层次诵读是学好古诗文的基础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如教《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先由教师范读,读准字音、句读,然后通过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再进一步的分析课文,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就不言而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5愉悦的阅读气氛是学好古诗文的保障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语文,愿上语文课,不怕古诗文,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如教学《核舟记》,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画具,课堂上通过记忆把“核舟”画出来。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说“太难了”,“让我们看看书吧”。在学生充满求知欲时,老师允许他们看一会儿书,蓄足的势一下子变成旺盛的活力,由兴趣转化为想学,由想学转化为能学,由能学转化为会学,学生很快就感知了课文内容,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辩论会。此外,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背诵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