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实训中心专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1

我校实训中心专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许春霞

许春霞河北省唐山丰南职教中心063300

摘要:职业学校实训中心专业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灵魂,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准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但实际中,实训中心专业文化建设存在诸多不足。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不足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职教育,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够“零距离”融入企业、“零距离”上岗就业,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氛围——企业的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学校的氛围,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职业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中的模式,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学校大同小异。特别是实训中心,这是学校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重视这个平台的文化建设,很多学校的实训中心与普通高中的实验室看不出差别。我校作为国家级重点的职业类学校,也没能摆脱普通中学的窠臼,实训中心专业文化建设明显不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园整体设计没有突出“职业”

我们学校在校园整体设计布局方面仍旧是普通高中的模式,教室、实训中心是校园的两大阵营,从建筑风格到道路的设计命名,并无二样。走进职业学校,感觉应该有别于普通中学,应该嗅到企业的味道。而我校在校园整体设计方面,教室还是高中一样的教室,实训中心也只是验证教学理论的场所,道路、标志,没有一处有鲜明的职业特点。我校的实训中心,累计投资1亿多元,能同时容纳2000名学生同时实习,物质建设水准较高,但在整体的设计布局上还有待建立起我们职业类学校的特点,与厂矿、企业的文化思想寻找契合点,这样才能突出我校的“职业”理念。

二、实训中心文化布局太传统

进入我校校园,领袖语录、名人名言、领导寄语遍布校园,楼道里、教室里、校园的文化角,无一例外。在校园里走动,若不是每个区域门口的标识牌写着“维修电工实训中心”、“数控机床实训中心”、“自动化实训楼”等等,根本不知道每个区域的作用,也辨别不出这个区域培养哪些方面的技能,更谈不上文化上与企业的对接。走进实训中心,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的画像、至理名言,更加强调了我校实训中心文化建设的传统性,这种太过传统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一种缺憾——我们培养的学生找不到自己专业所对应岗位的感觉。

三、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中缺失企业文化建设

1.专业理论教学缺乏企业文化

理论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职业类学校,教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人才,为当地经济培养生力军,专业理论教学中应该注重与企业的联系、与岗位的对接。我校在专业理论教学方面沿袭传统的五段教学法,专业理论教学为实训打基础、作铺垫,对于企业、对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从来都不曾走进课堂,这就造成了企业文化的缺失,也就造成了专业理论教学的不完善。

2.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中缺失企业文化

实训中心是我校投巨资建成的,是学生练习技能的场所,但我们在日常实训教学中,往往没有脱离理论教学的模式,实训中心的文化建设也不过就是强调实习间的设备介绍、使用要求。我们培养的是“准工人”,缺失企业文化的填充,实训中心再高级的配置也不过是摆设。要想实现学生毕业后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企业文化必须进校园。仅有传统的校园文化,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学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零对接”上岗无疑是纸上谈兵。

四、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不能与时俱进

1.没有很好地利用媒体资源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时代,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资源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延长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学校计算机中心是先进的,网络是充足的,电视广播是更新的,报纸杂志是一直发行的,但是,对于媒体资源的使用,我们缺乏正确引导。学生知道网络可以读小说、玩游戏,但不知道浏览工业新闻、企业动态;学生们每天看电视听广播,知道哪个小品更精彩、哪首歌更好听,但不知道我们当地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学生们也在看校报、读杂志,但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根本不曾知道。这是我们学校在实训中心文化建设中与时代的脱节,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

2.没有很好地利用社会资源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我们有些飘飘然。我们学校当然很好,但是,对于职业教育,我们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培养的是即将上岗的“工人”,我们培养的“工人”应该是与企业同步的,而我们仅凭物质的充盈,不引入社会资源,实现“工人”到企业“零距离”上岗将十分困难。对于岗位的认识,对于专业的了解,对于所学专业的未来,这些信息知识都应该来源于生产一线,来源于社会资源。

五、结束语

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比较广泛的综合工程,这需要在实践中科学设计和精心营造,不断发掘、探索和完善。努力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实训中心文化,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