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谭爱华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新兴中学266200

摘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关键词:改革政治性学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我们指明了: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讲清楚坚持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保持深厚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情怀,把国家、民族和人民摆在重要位置,充分肯定和歌颂人民的伟大贡献,热情宣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先进事迹。

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学、教育和研究,要教育学生更要鞭策自己在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作出贡献。

第四,坚守教学中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决不允许攻击诽谤党的领导和抹黑社会主义,决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自觉遵守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始终赋予学生积极、健康的精神正能量。为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成立课题研讨组

校领导牵头组织关于如何开展思政课的研讨会,会上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分别列举了思政课授课的难度与学生不爱听思政课的诸多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思政课理论性较强,文字表达精辟却不易理解,对于中学生的读取性与知识获得性较差。”“移动互联技术让海量信息无孔不入,迅速占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思政课上涉及的不少知识可以从很多渠道方便地获得,易得就会不珍惜。”“思政课知识体系是横向的,学生早听可以晚听也可以,所以学生会觉得不听也可。”“老师照本宣科、哗众取宠、随意解读、只重形式。”……这些是教师和学生代表们总结出的当前思政课“不好上”和“上不好”的原因。

二、成立课程开发团队

在分析了授课难度并找到学生不爱上思政课的原因后,学校成立了思政课开发团队,汇聚学校经验丰富的政治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原因制定专项的开发措施,如使用新颖有趣的视频材料或直观的图片表达使长篇大论远离学生,真正做到“把书读薄”。学校思政老师中选拔授课水平高、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组成专家组,承接课程研讨组和课程开发团队的职责,履行定期听课制度,以及对新上任的老师的培训工作。借此能更好地利用学校内优质的教师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三、建立听课制度

校领导对各个年级、各个老师的思政课进行定期的听取、评价,意在促进学校思政老师积极准备课程,将思政课教材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能为了创新丢失了思政课最本质的内容。对授课效果好的老师进行一定的嘉奖和宣传,对效果差的老师进行谈心谈话,确保落实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四、加强学校思政老师的培训工作

虽然学校思政老师能够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但是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且教师队伍授课水平参差不齐,学校会针对学校老师的特点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意在提高老师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达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有人格才有吸引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