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及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优化课堂心理气氛及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

王紫妍

王紫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3班重庆市400715)

【摘要】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传授学生知识与学习的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和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心理气氛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映,是影响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关系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甚至是教育事业的进步。认同教育心理的培养,适应教育心理的培养和研究教育心理的培养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课堂心理气氛;教学心理;教学环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其任务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教师在课堂心理中有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培养教师的教学心理呢?

1.老师在课堂心理气氛中的作用

教师的心理状态是课堂气氛的核心,实现对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控制,是这一核心的保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各个环节综合考虑,周密部署。为了实现课堂的心理气氛的优化,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是控制课堂气氛的关键。只有对课堂知识的准确把握,做到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及时应变学生反应,针对不同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与课堂气氛的调节,是真个课堂活跃不失严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1.2加强感情投入;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情感的教学活动,亲切和蔼的老师更能够亲近学生,与其和睦相处。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情感态度决定了课堂的心理气氛,对课堂、对学生都充分投入感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启发、鼓励学生,有助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进而拉近师生距离,在课堂上也能积极配合、支持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1.3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心态调整,不能把情绪带入课堂,进入教师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给同学们以积极态度和心理上的调动,使学生们感受的老师的热情并能随之改变自身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与课堂反应,分析学生的心理,帮助其调整到最佳的学习心态。既不能过分的指责学生,也不难放任不管,要注意引导方式,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

首先,教师的教学心态是由先天条件与后天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事教师行业的人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与人沟通的能力。对教育职业的先天敏感性是最为一个优秀教师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而一个优秀的教师也离不开后天知识的积累,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因此,教育心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教学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师个人阅历的积累,经验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与道德素质的加深,教学心理也会随之变化。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教学心理,保持教学心理与学生的心理相协调,与当下的教育观念相统一,与时代特点相契合。克服教学心理发展变化的消极因素,使教学实践更加优秀。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心理。

2.1认同教育事业心理的培养;认同教育事业心理是指教师能正确认识教育工作的本质、理解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尊重并秉承正确的教育观从而自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教师作为个人对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与作为知识传播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是不违背的。认同教育的心理是对教育行业的崇高信仰。国家和社会应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对教师生活的切实关怀,对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安心、放心、全心地从事教育事业;教育工者也要胸怀国家的教育大业,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教师只有培养认同教育事业的心理才能为教育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心理基石。

2.2适应教育心理的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在教育的内部环境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配合者和协作者。此时,教师适应教学心理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优化教学的内部环境,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塑造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格形象,通过人格魅力充分的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而教育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自然因素等。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家庭观和自然观。对待世界的风云变化,教师要有思辨能力;对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要有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待家庭新旧观念的冲突,教师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自然界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树立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总之,教师对教学环境的适应要求教师积极有效地创建一个和谐,健康,持续的良性的教育环境,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心与心的互动,尽显知识的魅力和教育的永恒价值。

2.3研究教育心理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还体现在研究教学方面上,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要是一个教育家,这也是教师对自己角色定位的一个提升。所以,教师研究教育心理的培养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追求。教师研究教育心理的培养重在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理念和教育的背景。教师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作出一个定位,发挥他们性格的优势,同时避免性格劣势的影响。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有效地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学生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积极有意义地对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开发。教师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帮助和促进学生确定自己人生的目标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创造性能力的学生。

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是一个从心开始,积极进取和不断完善的人生追求的境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一个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连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桥梁,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杨多教师人格面具:一个两难的教师心理问题.教学与管理(理论版)第5期.

[3]袁崇光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石油教育,2004.

[4]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