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体育中考困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如何消除体育中考困惑

吕林波朱中寿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261300;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初级中学261300

摘要:自从体育纳入中考成绩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们的体育教学,但大都是本着中考项目而进行练习,导致片面地追求体育中考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能力的培养,大都成了“应试体育”的现象,这与体育中考的目的《青少年体育健康标准》理念相违背。

关键词:中考体育体育教学困惑有效途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为此,学校不仅上好正常的体育课、坚持每天的一小时体育活动外,还积极开展一些体育竞赛。近几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体育中考加试政策,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成了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中考加试体育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养成体育健康意识,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青少年体质的健康水平,呼吁学校、社会和家长的高度重视。但在实际中考加试体育过程中,不少学生和家长存在一些困惑。

一、当前存在的困惑

1.对体育中考的认识不到位

自实施体育中考以来,学校、家长都非常关注学生中考的体育成绩,有的学校还根据中考的成绩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的依据,这样,体育教师心理就有了压力。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就越高,对孩子的身体素质状况未能全面的了解,肥胖型学生占一定的比例。

2.教学内容单一,把中考项目作为体育课内容的“重中之重”

由于受体育中考成绩的制约,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思想出现偏激现象,体育课上大都是本着中考项目的内容去练习。

二、解决体育中考困境的有效途径

1.加强思想指导,树立正确体育锻炼的意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导精神,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体育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按照学生行为动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加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这对青少年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兴趣爱好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锻炼的意识,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步形成自己所喜爱和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坚持经常自觉得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自觉独立的体育锻炼的终身习惯。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共同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中考加试体育,越来越受家长们的高度关注,但家长们大都重视体育中考成绩,而忽视了平时的锻炼过程。这是因为部分家长具有消极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态度,学生的体育生活匮乏,课业负担及升学压力的加大,使得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毫不犹豫地丢弃了家庭体育,造成了学校体育教育与家庭体育教育的严重脱节。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让家长及时监督、督促学生自觉得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学生良好体育态度并具有挑战性。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学校可以提供给家长一些适合学生自觉锻炼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下去锻炼,逐渐形成一种家庭体育氛围和体育态度。家庭成员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更为重要,能有效地调节、控制、支配其他因素发挥作用。

3.体育中考必须给学生建立明确的目标导向

当今初中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各项测试项目的成绩,其目的不仅是在体育课上具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在体育课堂上安排多种练习内容,让学生明确练习内容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和需要达到的练习目标,真正体现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不自觉地爱好一两每项体育活动项目。根据学生自身爱好的体育项目,教师及时提出指导性建议和练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所爱好的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熟练掌握,使学生能自觉进行和长期地锻炼,最终达到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4.教师要注重教学法

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法,锻炼效果会明显提高。在体育中考项目1000米、800米中,如果教师只通过一些单一的练习法来提高学生耐力,那学生很快就枯燥无味了,学生一旦失去练习兴趣,就会导致学生体育运动能力下降,可想而知锻炼效果一定不会好的。

如果教师采用400米的计时跑、“8”字形跑、追逐跑等多种形式,效果会明显提高,从而达到耐久跑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是通过日常的行动形成的,与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是分不开的。体育教师应不断努力学习,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情感法、激励法培养学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成员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家庭体育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