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实践研究

王明才

林西县国土资源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025250

摘要:所谓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对未利用、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科学治理,恢复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整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是土地利用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矛盾深化的结果,是协调当前土地利用状态与土地利用目标之间关系而采取的一种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将土地整治作为破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政策工具,作为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颁布实施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等,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

关键词:土地整治;经济评价;实践

引言

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1999年,我国实施《土地管理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土地整理”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的土地整治项目,但是,对于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和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

1构建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可操作原则

可操作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各项指标设定的难易程度适中,判定或测定方式合理有效,最终提出的评价结果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2完整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种具有逻辑层次性的有序结构,指标体系完整全面的反映建设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相应的社会效益,对项目的可操作性做出系统全面的评价,从而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提出准确意见。

1.3先进性原则

为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要在理论更新的基础上,保证指标体系的先进性来时应项目自身的评价需求,同时为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要求与国际上先进、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接轨。

1.4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经济评价的生命。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该尽量避免个人的主观意愿,要反应出系统真实的价值状态,人员的权威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评价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目标的价值必须是站在多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观点。

2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的实证研究

2.1案例基本情况

某土地整治项目2014年12月获得立项批复,2015年6月开工建设,2017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该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784.46hm2,新增耕地15.37hm2,总投资1912.57万元,亩均投资1625元/亩。项目工程主要建设任务内容为:建设16套节水滴管系统,改建支渠250m,改建斗渠2705m;改建田间道12条,长度为20975m;改建生产路7条,长度为7885m,新建生产路2条,长度为1215m;规划补种林带4条(道路一侧或两侧),种植株行距1.5m×1.5m,共需种植防护林树木8347株。项目区土地总面积905.96hm2,其中不动工面积121.50hm2,涉及的土地所有权为集体所有。项目实施前有耕地720.14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9.49%;林地19.66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17%;园地0.80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09%;人工牧草地7.55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83%;其他草地1.51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17%;农村道路占地22.69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50%;内陆滩涂0.31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03%;水工建筑用地0.02hm2+沟渠占地24.43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70%;农村宅基地48.09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5.31%;设施农用地35.60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93%;裸地占地23.92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64%;盐碱地1.24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14%。

项目区主要土地利用问题是农田基础设施较差,现有耕地局部不平整,灌溉保证率低,特别是水利设施不健全,作物得不到充分灌溉,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出水平;交通系统标准较低,田间道路不配套,致使田间机械化耕作水平较低,农作物运输困难,经济效益不高;有部分林床有空网现象,生态环境较差,易遭受风灾,土壤风蚀严重,土壤风蚀使表层土壤有机质被连续吹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不高,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

2.2项目经济评价分析

在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当中,国民经济评价以项目兴建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为目标,为投资决策和项目管理提供相应帮助。该项目经济评价采取按动态分析法计算项目的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

经济净现值(EnPV)计算见式(1)和式(2)。

式中:EnPV为经济净现值,万元;B为效益现值,万元;C为费用现值,万元,此处C=1912.57万元;a为年均效益,万元/a,此处a=549.09万元/a;I为社会折现率,%,此处取12%;n为经济分析期,a,此处取30a。通过计算得出,该项目经济净现值(EnPV)为3558.83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计算见式(3)。

式中:B为效益现值,万元,此处B=5471.40万元;C为费用现值,万元,此处C=1912.57万元。通过计算得出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2.86。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计算见式(4)。

式中:EIRR为经济内部收益率,%;C为费用现值,万元,此处C=1912.57万元;a为年均效益,万元/a,此处a=549.09万元/a;n为经济分析期,a,此处取30a。通过计算得出,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46.43%。静态投资回收期(Pt)计算见式(5)。

式中:

C为总投资,万元,此处C=1912.57万元;a为年均效益,万元/a,此处a=549.09万元/a。

通过计算得出,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Pt)约为4a。静态投资收益率计算见式(6)。

通过计算得出,该县股静态投资回收率为28.71%。

综合以上经济评价指标分析,可知该项目经济净现值(EnPV)3558.83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2.86>1,内部收益率(EIRR)46.43%>12%,静态投资回收期(Pt)约4a<30a,表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3土地整治经济评价作用

从经济评价在土地整治项目当中的实际作用来看,其出发点为项目的整体利益,从项目整体利益角度对于项目情况进行科学评价,明确该项目的实际经济效益情况以及建设所需的经济成本情况。从具体的土地整治项目来看,其相应经济成本和效益并不能简单地进行定量,也因其无形的特征而很难进行有效衡量,导致相应的衡量存在形式为无形效果。采用经济评价方法能够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对应评估,通过科学的经济评价得出相应总结结论,对于项目的定性评述和定量评估起到更为直接的帮助效果。

结语

通过对我国目前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总结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复杂,土地整治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郧文聚.关于加快土地整治创新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5.

[2]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3]冀杨洋,王冬平.关于土地整治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内蒙古统计,2014(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