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张斌1葛大伟1张春雷1李中连1沈海琦2

/ 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张斌1葛大伟1张春雷1李中连1沈海琦2

张斌1葛大伟1张春雷1李中连1沈海琦2

1.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骨一科江苏沭阳223600;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5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缩短畸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20例,可5例,优良率91.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良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也不断升高,以往的保守治疗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现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本院2010年4月—2014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0~91岁,平均72.5岁。左侧24例,右侧36例。按Evans分型:I型9例,Ⅱ型17例,ⅢA型9例,ⅢB型12例,Ⅳ型13例。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老年疾病41例。其中13例合并有2种或2种以上疾病。伤后手术时间2~10,平均3.2天。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位,采用骨科牵引手术床先闭合牵引复位,透视骨折正侧位达到满意对位对线后,使患肢稍内旋、内收保持髌骨水平位。采用外侧入路切口,显露股骨上段外侧,术中一般不需要显露骨折端,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置于股骨近端外侧,钢板顶点位于大转子顶点下1~1.5cm,先向股骨头颈内钻入3根定位针,透视骨折对位及定位针位置良好后,依次钻孔拧入锁定螺钉,再于股骨干处依次钻孔拧入螺钉。术中活动髋关节检查内固定可靠程度,放置管引流,逐层缝合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患肢丁字鞋外展中立位制动,术后48小时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中药活血舒筋汤及抗凝剂防止深静脉血栓,第3天即可应用CPM机开始进行患肢髋、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积极行髋、膝、踝关节及股四头肌主动功能锻炼。6~8周左右可根据复查X片情况酌情扶拐部分负重行走,不稳定骨折及骨质疏松严重者可适当推迟3~4周下地。

2结果

58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明显髋内翻及下肢缩短畸形,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5例,良20例,可5例,优良率91.7%。

3讨论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1手术目的和时机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重建股骨距的稳定性,通过合理、坚强的内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肢体功能,减少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骨折后12~24h内是手术的最佳时机,McGuire等发现骨折延迟2d手术就明显增加死亡率,Doruk等人的研究显示,伤后5d内手术较好。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入院后3.2天,手术时间控制良好。

3.2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

锁定钢板的优点:①锁定板是根据骨的局部解剖形态研制,使用时不需预弯,可减少钢板疲劳断裂的机会;②其主要生物力学特点为成角稳定性,钢板不需与骨皮质紧密接触而获得稳定,避免压迫骨膜,减少了对骨折血运的影响,符合骨折的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③锁定钢板及螺钉钉帽均有螺纹,采用了内置外固定支架的设计理念,为弹性固定,固定后允许骨折端在负重时有轻微的移动,可诱导和促进骨折愈合[1];④锁定钢板近端锁定螺钉呈三角形排列,具有良好的防旋转和抗剪切能力,能够有效防止股骨近端旋转,使股骨头颈之间稳定性更高,能有效避免螺钉松动问题,螺钉松动发生率低[2],避免髋内翻畸形发生,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

3.3手术体会骨折闭合复位方法及骨折位置的维持是微创手术固定基础[3],建议麻醉后采用骨科牵引手术床闭合牵引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透视正侧位达到满意对位对线后,使患肢稍内旋、内收保持髌骨水平位,再切开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出血。手术入路一般选择股骨粗隆以远外侧切口,术中不需要显露骨折端,以减少出血及创伤。注意锁定钢板的安放,钢板顶点位于大转子顶点下1~1.5cm,一般置于股骨大转子外侧偏后以保证钢板近端3枚螺钉有10°~15°前倾角,能完全置入股骨颈及头内,固定时可先用克氏针通过锁定板近端锁定孔钻入股骨头及颈内,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后,再钻入2~3枚锁定螺钉,长度以刚好达到股骨头关节面下0.8~1.0cm为宜。在拧入锁定螺钉之前用细探针于钉孔内探测四周均为骨壁,即可确定螺钉完全位于股骨头及颈内。

骨质疏松是老龄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术中应使锁定螺钉位于股骨颈中央偏下的位置,近端锁钉应足够长,应达到股骨头的张力性骨小梁与压力性骨小梁的交点,这样锁定螺钉和钢板结合后能够产生很好的把持力,从而减少螺钉松动退出等问题,术后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防止骨量进一步丢失。术后可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负重时间应根据年龄、体质、骨量情况、骨折类型、内固定的牢固程度决定。

参考文献:

[1]崔勇,汤威,吴立文,等.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2):1910-1912.

[2]王洪海,徐荣林,张金昌,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6):638-639.

[3]王瑞,孔晓川,柳伟,等.微创短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