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研究

梁石兰

梁石兰广西梧州岑溪市第三中学543200

【摘要】高中物理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学生是很难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的。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技巧,使其全面理解物理力学知识,并且能够利用良好的解题技巧解决物理力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技巧;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38-01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学生是很难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的。其实,在学习物理力学相关知识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而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相关技巧之后,很多学习中的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而且整体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要形成一种习惯,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为去坚持,方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在学习中也不例外。上了高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不仅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而且知识变得更加深邃,尤其是物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上更是举步艰难。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具备良好的习惯,这样就可以逐渐具备严谨的物理思维,通过习惯带动正确解题,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解题质量。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在朝夕之间,需要从细节处入手。结合自己日常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况,我觉得掌握物理学习技巧的前提是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使用物理符号,并养成规范且严谨的书写习惯,尤其是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及下标等这些细节的问题。(2)在答题的时候,应对方程式及关键演算步骤做到书写规范,并尽可能地用精简物理语言清晰呈现出来。(3)具有考场拿分意识,尤其是在高考这样的大型考试上,每一分对于学生而言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如果平时能够形成良好的拿分意识,这样在做一些压轴题的时候,即便不知道如何下手,但如果能够按照要求将涉及的定理、公式书写下来,也能够得到适量的得分。总之,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

二、注重观察利用力学知识探索生活问题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挖掘一些日常生活中熟知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和讨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时,可以拿司空见惯的自行车作为例子,让学生探讨自行车的哪些部分运用到了摩擦力相关知识。这样,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自行车的外胎周围是一些凹凹凸凸的花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增大自行车和地面之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加摩擦力,防止自行车打滑。有的学生认为,当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用的橡胶垫和车圈之间的摩擦力会限制车轮转动,手部施加的压力越大,橡胶垫对车圈所产生的压力就会越大,车轮转得就会越慢。当橡胶垫和车圈之间不再出现相对滑动,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滚动摩擦就变成了滑动摩擦,阻碍自行车进一步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钢珠在自行车轴承、车把转动处等重要部位发挥的作用,认为钢珠把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对其添加润滑油可以让接触面产生相对分离的状态,从而大为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学生们这样的探究过程使我非常惊讶,我深刻意识到,引导学生利用力学知识探索生活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掌握力学的常用解题法

力学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章节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我认为还要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却积累并掌握常用的力学解题法。

1、解题先要学会审题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较,主要的区别在于高中物理比较接近生活,高中物理力学题目多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提纲,一般学生在学习力学部分的时候,虽然掌握了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公式,但是一遇到题目就不会解答,而且在对题目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偏差,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不会解题的原因。在学习高中物理时,在看到力学部分时,首先要弄懂题目的意思,也就是要读懂题目,明白题目想要求什么,以及弄懂该题目在解题时会用到什么样的公式,只有真正明白了题目,也知道了解题的内容概念和所涉及到的公式,这就不会弄错了。再理解题目时,可以用笔把重点部分标出来,然后根据问题把题目所提到的问题和所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内容进行整合,并一步步地找到条件,然后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地方法。

2、熟练掌握解题步骤

在审题过后,面对力学问题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根据题意所设计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①在面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来说都可以从概念或者定律中发现答案,或者进行简单的反向思考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也有一些题目需要通过图形来解释,画出对应的图就可以得出答案。②对于高中物理的应用题型,可以先在考卷空白处画出符合提议的简单草图,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首先确定物体的受力对象,对它所受的力进行分析,再按照原理要求画出受力图,使得各个方向所受的力达到平衡,然后列出相应的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当中,就可以得到答案。例:气球以1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上升,在10s末有一个物体从气球上自由落下,这个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落地时的速度有多大?

解答方法:取向上为正方向对气球:已知a-1m/s2,v0-Om/s,经过L1-10s,则上升高度为H=vot1+12at12=12×1×102=50(m),10s末速度为v1=v0+at1=1×10=10(m/s),物体从气球脱落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至落地时位移为-H=-50m,设落地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即:-50=10t-1292得:t=(1+11)≈4.3(s),设落地时速度为v,则有v=v1-gL=10-10×4.3=33(m/s)。

四、注重图像法在力学问题中的作用

一般在物理力学的分析过程中,图像法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图像法的应用通常都建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是一种用于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并且,图像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其不仅仅在力学中有着非常充分地应用,在电磁学、热学中也是比较常用的。例如,磁核振动图像、波动图像、电磁场图像、温差图像等,都可以运用图像法将运动的状态非常直观地描述出来。在物理学中,图像法具有非常直观的优点,但是在应用图像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看图像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横纵坐标的物理量及其相应的单位;(2)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时候,需要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图像所代表的函数关系与相关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3)要对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等相关的物理量所代表的物理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熟悉图像的特性,了解基础的物理图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

在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期间,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技巧,使其全面理解物理力学知识,并且能够利用良好的解题技巧解决物理力学问题,在优化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其发展效果,进而强化高中物理力学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刘东权.高中物理力学知识学习技巧探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05.

[2]王雪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综述[J].高中数理化,2017,10.

[3]李羿如.论述高中物理力学相关问题的学习技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