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0
/ 2

加强学生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任党林刘晓丽

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265600

摘要:习惯是一种自然行为,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养成教育。高中阶段注重通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明确纪律规范、提升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夯实学生人生文化基础、培养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习惯养成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孔子也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些都告诉我们人一生所学的东西中最主要的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

一、习惯与养成教育

习惯不是我们平常的随意行为,而是一种自动的固定的行为。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倾向。习惯是一种自然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条件反射式的动作,行为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变得省时省力。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养成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关键期,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成年前,是培养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高中学生多在15-18岁之间,是培养好习惯的最后关键期,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品质习惯,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产生有益影响,对其一生的发展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人生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法。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主动学习、善记笔记、调动多感官记忆、快速阅读、合理设定目标、科学计划等学习习惯,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规律有效的学习系统,接触掌握多领域的人文科学知识,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提升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学习能力,夯实自身文化基础。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主发展能力。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培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能力的前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然而然就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和生活态度,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珍视自我、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培养自主发展能力。

3.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提升社会参与意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加强学生修养,对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激发公民意识,培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只有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才能有前途,民族才能有希望。与大学阶段相比,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在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知大小识大体的大局观念、培养学生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勇于探究、善于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

三、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1.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为养成良好习惯营造有利氛围。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不断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自主自立摆脱束缚。多数高中生对于他人说服教育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因此习惯养成教育必须激发学生内驱力。“文化”被称为“不出声的教育”,加强班级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墙体文化、班风校风教育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良好习惯的无限力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有利于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营造有利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观念产生正向影响,自觉主动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个人素养。

2.明确学校、班级纪律规范,为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标尺。尽管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维水平也渐趋成熟,但高中阶段是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情绪、行为、认知往往具有不稳定性,自制力也相对不足,因此还需要一定的外界约束帮助实现行为上的坚持性。学校、班级制定严明的学习、纪律、生活等方面的校纪班规,为学生行为提供一个最基本的行为标准。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为他们树立明确的标尺,严格遵守校纪班规,为实现高效学习、高效生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3.提升教师个人素养,为培养良好习惯树立榜样。学生具有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行为具有榜样性,榜样的力量在学校范围内往往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日常习惯总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其作用是无形的并且十分深刻的。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评价能力、筛选能力都有很大发展,他们会主动评价教师,筛选出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教师,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学生更容易受其影响,也更乐意模仿。要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就需要教师个人培养多方面的良好习惯,提升个人文化基础,增强个人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做好表率。

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好的习惯能够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使我们受益终身;坏的习惯也会“偷走”我们的时间、消磨我们的斗志,最终使我们难获成功。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位教师应时刻肩负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格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马景洪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J].读与写杂志,2019,(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