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教育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加强素质教育完善教育创新

纪义韬

纪义韬辽宁金融职业学院110122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现代社会呼唤完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构建市场经济的素质教育,需要选择不同的路径,需要不断深化、完善教育创新。

关键词:素质教育路径选择教育创新

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再到全面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上的重大飞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它是二十一世纪人才质量观的标志,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解析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以每个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教育。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高分低能、道德修养很差、身体不好等都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飞扬、每个学生的天赋得到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人不能如同用一个统一的模子把不同形态的材料都压成一模一样的东西一样。素质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施素质教育也更有利于各个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素质教育不仅不会降低学习质量,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1.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意识观。

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和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进步和突破。知识、素质、能力构成了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它包含经验和理论素质;素质是在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通过认识和实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素养和品质,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它将对人一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综合影响;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素质是教育目标又是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条件,不同层次的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素质基础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因教育对象素质基础的差异,其素质教育具有不同的内涵。

2.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它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人的全面能力的体现,并且贯穿于人的一生。人越能够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个性鲜明的人,其具有独特的品质。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德、智、体、美等都达到一定的要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可以通过人的终身教育来完成。

3.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为人师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拥有好的口碑。但同时教师也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只满足于学历达标,而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地创新,有所改进。教师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领域,知识面要广博一些,涉足领域要宽泛,全方位地完善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方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4.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变革,吸收和借鉴其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理论,把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整体规划,以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为支撑实现素质教育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要注重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内容,改革不合理的组织管理,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层次。

三、完善教育创新的思路

1.创新教育观念

教育主体要适应客观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科学、准确地把握教育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要抛弃落后于实际情况的组织观念、制度观念、运作观念等,准确认识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育体制上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系统结构,从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关注教育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创新教育观念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2.调整和重组我国的教育科研

要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科研的创新水平,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序,把教育科研纳入教育决策的程序之中;建立开放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科研系统,吸纳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发展教育科研的社会中介机构,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不断扩大研究队伍,是科学研究成为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创新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更新,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实现教学观念更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可以实现测试手段更新,对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成才;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凤山关于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若干思考.中国高职高专网。

[2]余东升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6。

[3]陈锁庆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教育探索》,2010(1)。

[4]常忠武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优化问题探析.《职业时空》,2010(9)。

[5]邹云赋用社会化手段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辽宁高职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