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解疑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巧用“生成”解疑难

马学进王丽萍

马学进王丽萍

(安丘市青云学府,山东潍坊262100)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逐步深入,“预设”与“生成”也成为了极为时髦的词汇,无论是在各学科交流的会议上,还是在教师们的培训学习中,“预设”与“生成”都在频繁地被提起。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仍然有很多教师未能真正意识到“生成”的重要价值,仅仅是按照自己课前的预设在处理课堂,完全忽视了“生成性问题”的作用,即使遇到了很有意义和价值的“生成性问题”也不能及时抓住,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生成性问题的价值等同于预设性问题的价值,甚至,有一些生成性问题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预设性问题的价值。因为,预设性问题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组织教学,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与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吻合的现象。而生成性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它所暴露出的是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实实在在学生有困惑的地方或者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好的地方,而这些问题恰恰是需要教师帮忙解决的问题。解决好了生成性的问题,就等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等于教会了学生他们本来不会的问题,就会避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脱节的问题。下面就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笔者是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问题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

在讲授《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笔者曾设计了让学生朗读第19小节至第26小节这样一个教学步骤,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可能身临其境地去体会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情绪,有利于学生们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本来这一环节在笔者的预设中除去学生可能在情感的再现上会有欠缺之外不会有其他问题的,但是,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有学生在朗读时做了这样的停顿:我∕有一个梦想……在大家一起对其诵读进行点评时,有同学提出:“我”字不应该重读。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但在学生中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笔者也感觉到十分的意外,因为这个问题在我笔者课前的预设中根本连想都没想过,而学生们的议论纷纷却让笔者意识到这里真地是个问题,而且,这里的正确停顿对于理解原文的思想内涵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于是,笔者在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自己也在快速地思考着。

经过大家讨论,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此处的“我”的确不适合重读,因为,马丁·路德·金在此处所阐发的是以他为代表的反对种族歧视的一群人的梦想,此处的“我”不仅仅是“我”,更是“我们”。整个句子强调的重点在于“梦想”,重读自然应该在“梦想”上。

针对这一课堂生成性问题,笔者引领学生不但研究明白了这一个句子的停顿与重读问题,更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此处的停顿与重读,那么,在以后朗读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学会合理的处置重读与停顿的问题,这会是学生们最基本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同时,学生们经过这件事会清晰地认识到在朗读,甚至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章主旨的重要性。再延伸到日常的交流中,学生又体会到了与他人说话交流时,不同的语气在表达效果上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那么他们也就会在日常的交往中注重语气的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一次上公开课时,学到《山居秋暝》这首诗,当时也曾出现过一个“小插曲”。本来,作为高二的学生,对于“意境”和“意象”应该并不陌生,可是,在回答笔者提出的“诗歌的前两联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这个问题时,学生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诗中营造出了空山、新雨、明月、松林这样的意境。

说实话,听到学生的答案时,笔者内心深处真的哑然失笑,“意境”与“意象”,如此简单的两个概念居然有过半的学生混为一谈!可是,笔者马上意识到“意境”与“意象”的差别是此刻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虽然这并不在本节课的预设中。那么,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们弄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呢?笔者略加思索,想到用来表述“意境”的词汇往往是一些形容词,而“意象”指的是事物,那么词性应该是名词,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并总结这些词语的特点,再与表述“意境”的词汇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意境”与“意象”的差别,而笔者也没有耽搁太多的时间,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而笔者对于这一生成性问题的灵活处理也成为了这次公开课的一大亮点,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笔者并不是想要说自己有多聪慧,而是想告诉大家,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解决的是教师忽视的、而学生那里却亟待解决的心存疑惑的问题。一位明智的教师是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相反,要真正认识到简单问题背后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水到渠成的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

所以,作为一名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生成性问题,适时引导、巧加点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身为教师,必须要在备课时细致、细致再细致,要尽可能考虑周全,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必须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只有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解决突发的“生成性问题”,从而及时抓住契机,深入浅出地解决学生的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