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机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创设高效机制,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动力

刘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齐德学校255000

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创设高效的制度运行机制不仅可以激发制度的创新活力,而且可以解决长期存在的管理机制上的体制问题。通过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以及合理的行政力量引导,许多困扰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问题都能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

一、打造专业的管理团队

专业的管理团队是在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优秀的管理团队,对于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专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是善于思考的团队。

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团队在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必然会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会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来“经营和管理”一所学校,带领全校师生走现代教育发展之路。Z区第五中学的管理团队,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观念。按照“探索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专业的指导、评价与改进”的基本定位,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以“助力教师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目标,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内涵、优质、和谐”发展。

在对学校的长远规划、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市教研室《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互联网+”环境下作业设计的方案、评改手段、效果反馈和质量跟踪机制。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学校出方案、骨干教师作为研发团队、教研员指导审核等方式,完成课时作业、单元作业、主题项目作业、拓展实践作业等类型的优化设计、推荐与共享工作,实现了学生作业的有效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打造区域内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生态。教师不能布置正式的课后作业,学生没有正式课堂作业本。从作业规定落实的显性结果来看,零作业制度确实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它对于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容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老师实施教学的难度。在应试压力与素质教育的现实碰撞中,教师表现出对规定非常排斥的现象,认为没有课后作业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管理层坚定改变现状的决心,坚持按照既定制度的要求去指导老师们的教学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相互适应,零作业制度逐渐成为一种学习常态,为课堂教学改革打开局面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专业的管理团队必须是善于学习的团队。

一个优秀的团队要提倡不断进步和终身学习的精神,把团队建设作为提升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没,把团队建设成学习型团队。Z区第九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制度管理水平和科研意识,尤其要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加大对科研骨干的培养。在培训骨干的基础上调动每个教师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使每位教师带着制度建设的思维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不断充实制度建设的队伍。学校以开放包容的办学姿态,有计划地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校本培训模式,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学校依托郑杰校长工作室,组织中层和校长进行“学校管理者专业领导力提升”培训;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校干赴江浙沪地区开展专题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教育和管理经验。由外聘专家、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经验汇报和成果分享,开展教研组长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学经验交流会、课题汇报会等活动,使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始终与教育的主流动态保持一致。以每个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展区级、市级和省级课题的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活动,提高管理团队的制度意识和制度思维,打开了团队的管理制度视野,提高了他们从事制度管理和建设的水平。

学校围绕人的发展做研究,逐步弱化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确了制度管理团队的目标和任务,抓住学校教学形态的特点,充分挖掘制度建设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独特价值,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中。

二、合理利用行政力量

行政助推制度建设,是区县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整体推动区域范围内的课堂教学改革而采取的一项行政干预措施。这个措施不是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改变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正常进程,而是通过加强“区级片区网络教研”建设,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采取区级主题教研和片区课例研讨的方式,不断优化和改进学校的教研手段、教研过程和结构,从而全面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优质均衡发展。“行政推动教研”活动的导向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管理制度建设,各个学校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制度的共建,这是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回归教育本位的一个新的开始。区域教研目的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对学校业务负责人的集中管理和培训来搭建教学研究平台,引领管理团队走进课堂,专注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加速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力度。

活动形式具体流程为:区教研室根据全区教育教学推进情况,指定教研活动承办学校并确定教研活动日期;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自主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主题,并做好学校全部常态课堂开放的安排;全区校长、业务校长、教研室人员、基层学校教务主任、科研主任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听课结束之后先由讲课教师代表简要说课,并阐述课堂中体现出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理念。然后承担教研活动的学校校长评课,阐述自己学校在办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思路、策略和经验等。与会人员就听课情况、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情况等方面发表观点或提出问题。教研员点评课堂教学,参会校长、业务校长总结参加本次研究活动的收获,提炼自己的观点,整理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材料。

关于地区这样的行政做法,虽然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但是它的效果确是实实在在的。在区教研室的大力推动之下,校长进入教室听课,与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成了一种常态。有的校长不仅自己研究,还邀请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校帮着研究、出主意。所有的行动都指向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目标。校长潜下心来关注教学,关注管理制度建设,教师们才能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改革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行政助推制度建设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通过对学校的行政干预,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使课堂改革的原动力真正回归到学校中,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同时,管理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也成为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机制保障。

课堂教学改革和管理制度建设是相互生发、相互促进的关系。管理制度建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框架,它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内在动力和体系保障,是影响教学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是管理制度建设的内部驱动,是管理制度建设由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成熟健全的管理制度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证,科学有序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管理制度建设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一所学校只有树立起明晰的管理制度建设意识,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创设出高效的制度运行机制,才能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制度建设的作用和实施策略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全面的剖析和研究,以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行为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改革,更好地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规律,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