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鳞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获鳞解

郎新艳

郎新艳(珲春市第六中学校吉林珲春133300)

麟之为灵,昭昭也。

——《获麟解》(韩愈)

每次打开自己熟悉的网页,

(http://jilintech.guopei.teacher.com.cn/IndexPage/StudentIndex.aspx?UserID=201103)就能想起因那时忙碌而现在收获的快乐。

2010年12月,作为一名朝鲜族初三汉语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0)——吉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活动,成了延边州珲春市一班的学员,因机会难得,所以我非常珍惜,始终以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认真按要求聆听专家的视频讲座辅导,按要求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积极参与互动点评。虽然时间非常有限,但是培训活动给我带来的收获却是无限的。

一开始,我带着一颗好奇心和种种疑问,走进了培训课堂。我很想了解如何在初三朝鲜族学生的汉语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以最快速度进入写作的状态,用好中国话这门外语,我想,词汇和句子的积累是最重要的,一个个想法也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中得到了认可,于是在教学中,我围绕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写好切身的体验,运用恰当的词句补充句子,完成精彩的语段,这些极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然后运用《汉语习作快速成文法》来补充完整一篇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会运用名言名句,学会把沉淀、积累九年在思想深处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让我感受非常深刻,犹如找到了一条让朝鲜族学生走进快乐习作殿堂的捷径。在不断的探索中,我感受到探究型的教学和吉林省延边州珲春市教育局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小班化“自主学习”不矛盾,不冲突,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运用到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那学生的成绩就会如期的提高上去,兴趣有了,成绩好了,课堂任务自然也就达标了。

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每天都在收获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对初三学生学习作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有效教学策略有了更多的认识,为自己理清了各学段的教学思路。如:专题讲座《习作指导法》,让我在实际教学中,在没有习作使用教材的情况下,细细地探究让学生写什么,让学生怎么写,让学生怎样写好,明白了习作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应当把习作教学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把他们特有的趣味游戏、民族生活、身边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变成习作表达的丰富源泉,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笔去记录生活感悟,使他们从中品尝到生活和作文的乐趣。只有追求学生的需求,营造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才能铸就朝鲜族学生汉语习作的辉煌。还有其他名家的讲座都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的精辟讲解,名师的精彩课堂与个人博客,都给了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更重要是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寻找到了答案。

在不断的寻找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让人心动的网站,教育类参考网站(http://edu6.teacher.com.cn/jyjs/m3/rm3b.html),一个个通向心灵深处的网站,就好像有人为我打开了一扇来自远方的窗,为我带来一阵夏日的清凉,只要有时间,我就会主动地去看那些绿色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友情的力量,看到了那些前卫的教育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的追求与梦想,我即找到了良师,也找到了难得的益友,这些个人博客与网站,架起了人与人沟通与友谊的空中桥梁。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在学生评定的发展中,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给了我走向成功与不断进取的力量,虽然这次的“国培”虽然结束了,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在这次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去运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我还会经常去听专家的讲座,拜访名家的博客,以此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工作方法。所以我相信,我的教学工作将越做越好,我的学生将越学越好,我的学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