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矫正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与矫正策略

虎菊红

虎菊红甘肃省和政县南岔小学731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迷茫自卑、失去自信心。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极易产生羡慕和自卑迷茫的心理。加上身边没有父母督促,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随之降低,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理想,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担心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会被人笑。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淡薄,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失去自信。

2.内心空虚、焦虑敏感。父母的关爱是留守儿童心里最大的期望,祖辈或者亲戚朋友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有时候祖辈由于年纪较大,身体机能下降,常出现各种疾病,自己还缺少一个人照顾,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孩子。而亲戚朋友毕竟不是自己的至亲,寄住在他们家会使孩子产生“人在屋檐下”的感觉,不能放开身心地快乐生活。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就会内心空虚、焦虑敏感,外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对其情绪、心理产生影响。

3.逆反仇恨,内心失衡。在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时,留守儿极易联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念会很强烈,但是由于这种想念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对父母的憎恨,对别人的嫉妒等仇视心理。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且较为集中,常常会因为某些小事就表现出暴躁不安,极易滋生打架、斗殴、自寻短见等事件。

4.情感脆弱、情绪消极。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5.抑郁寡言、交往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在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以上的各种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根源在于亲情的缺乏。心理学认为,儿童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无可替代的依恋。人们出生以后最早接触的是父母,在长期的生活和感情交流中,父母给了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这个过程中,子女对父母慢慢由“依”到“恋”,形成了所谓的亲情。

这种亲子关系使得儿童获得心理上最坚强的支持力量,内心充实安全,使得他们面对外界的时候,有基本的安全感。一旦这种关系被打破,就会出现以上种种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方法

1.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对畸形心理进行矫正。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引导和教育,要充分利用谈心、家访、走访、调查、观察等方法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档案。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疏导教育工作。为了帮助学生彻底消除内心的障碍、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老师要把正面教育的方法作为主要的心理引导方法,通过讲道理、讲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对畸形心理的危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进而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中来。

2.通过课外活动矫正。积极心理学重要的是围绕他们的优点发展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发挥这些优点和优势的着力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促进他们的自我表现,发挥他们的特长、爱好,使他们在活动的兴趣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采用激励机制加以引导。表扬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学生喜欢受表扬,特别是当众表扬,更会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感觉,针对问题和各自的特点,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要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及时肯定表扬,使其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4.用“爱”感之,促使转化。由于留守儿童身上具有消极因素,教师要细致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及时地查找问题的原因,分析其心理,“防患于未然”。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要轻易发火,要有耐心,静下心来,真诚地对待他们的问题,努力分析原因,改变方法,抓反复,反复抓,给他们以自省、自我纠正的机会。

5.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要使用各种方法来尽可能多地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学生在家中和学校的情况进行交换,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家;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要和学校积极主动地进行配合,共同将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2]黄爱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分析[J].中国心理健康卫生杂志,2004,(5):351——353。

[3]李培民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1,(10)。

[4]李利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