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比阅读”实现“读写并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用“对比阅读”实现“读写并轨”

王贵华姜吉文

王贵华姜吉文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教研室253700

【摘要】“读写并轨”即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是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读了朱俊英老师的文章感觉对比阅读实现读写并轨的理想途径。首先是选材的启示;其次是比较点的启示;另外是比较过程的启示。

【关键词】对比读写并轨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7-192-01

“读写并轨”即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实现作文教学的突破,是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是课程标准要求。低段的写话比较容易,随着识字及课文的学习,把感受说出来,然后尝试写成一句话,逐步写成连续的几句话;中段以构段为主,随着课文的学习,发现比较有特色的段落,在多次诵读乃至背诵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仿写,也是有章可循的做法;但到了需要布局谋篇时,往往就难以操作了。读了朱俊英老师的《比较重学会“人与动物”小说构思》(《小学语文教师》2018年第2期)启示颇多。

首先是选材的启示。朱老师选取了《金色的脚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和课外沈石溪的《给大象拔刺》两篇文章,尝试通过多层次的比较阅读,引领学生尝试构思人与动物小说。阅读教学占用了平时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如果仅仅限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的熏陶,显然是不够的。最好的做法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并轨”,主讲课文无疑是最好的例子。为了进行比较或者巩固写法,可以选取自读课文,也可以选取《同步阅读》的文章一起学习,既能走出“教内容”的泥潭,又能落实“教语文”,岂不一举两得。朱老师选取课内主讲课文,还选取了一篇课外的文章。这样既可达到“读写并轨”的目的,还可以扩大阅读面,更是一举三得了。这不也是实现“海量阅读”的有效途径吗?

就文论文、以讲完为目的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是误人子弟的课堂。面对每一篇课文时设计教学时,先要有单元整合意识,依据单元目标确定本课目标;然后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略读课文或《同步》上文章,尽量向课外拓展,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构建有效乃至高效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将是幸福的课堂。

其次是比较点的启示。课标里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能力是难点;反映到作文教学里是布局谋篇,也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整体把握的训练,并有意识地进行迁移,对作文的布局谋篇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写并轨”的重要内容之一。朱老师一共进行了三次比较阅读:发现相似的情节、发现转折的秘密、发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这三次比较体现了先整体后局部的特点,对学生形成整体把握意识大有帮助,对学生作文前的构思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朱老师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出小说的情节结构图,比较直观地呈现出文章的情节脉络,就像俯瞰图一样,整个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了。如果写作文以前,学生能画一个这样的导图,那么作文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了。

指导学生作文不只是好词好句的积累,结合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部分,强化布局谋篇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是比较过程的启示。课标教学建议第二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平时教学中,往往过多地关注文本的内容,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最后方法的总结,朱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发现转折的秘密”过程中,朱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相关语段,找到文中关系变化的转折点。然后逐步总结出这些转折点有的是行为方式的改变,有的是心理体验的改变,有的是环境的改变……其描写有的是一串动作的细节刻画,有的是语言的描写,有的是内心的独白,有的是环境的描摹,有的是内容上的组合等。在经历学习过程的同时,习得了写好人与动物小说的方法。

在“发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过程中,朱老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细式回节品味精彩内容后,又回归整体,比较阅读“意得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引导学生体会其妙处。教师设疑引导:“这两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与动部分情节是出人意料的?去掉可以吗?这样这类写有什么作用呢?”学生通过思考、辦析、讨论,明白了狐狸救正太郎的情节以及大象一家给“我”野蜂蜜的事件是出平读者意料的,但这部分内容不能去掉,因为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样的结局,写出了动物对人的感恩之心。它们虽然不会言语,但是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人类。并且,这样的结局也使小说更显得一波三折,吸引读者。最后,教师总结小说结局的写法规律一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人类待动物、动物感恩类主题。

学生只有了一个总体的框架还不能写好作文,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细致学习,学生在重点内容的刻画上就会注意如何详写重点处了,结尾也有路可训练。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经过实践过程的体验,同时也在感性中习得一定的作文规律和技巧,再用于作文实践,“读写并轨”之路会越走越远宽。

参考文献

[1]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