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专业知识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谈小学品德课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专业知识素养

申贵勇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教师思想品行专业知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7-0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前进方向,殷切期望我们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感觉到责任更加重大,任重道远,但当我们把责任立于肩头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每一位教师品行修为的积淀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是塑造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教师更要在教育中展示人格,在真情中演绎爱心,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因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所以本文论述意在品德课教师的品行修为和专业能力。

一、品德课教师的品行修为的积淀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主要教育功能是育人,课程的性质属于德育课。因此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必须具有优秀的人格品质,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品德教师更应该是言传身教并重的楷模。

首先要提高思品课教师对思品课教育的再认识,它是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再理解。教师的全身心化为人才辈出,事业蓬勃,而自己却甘为人梯、两袖清风,这就是他的牺牲性,这种牺牲性的价值体现在民族振兴的光辉事业中。其次教师的崇高理想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用人才,教师如果缺乏这个理想,个人理想再多,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也免不了方向游移、意志动摇、事业蹉跎。所以教师必须胸怀职业志向和抱负,这种教育理想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该抛弃"教书匠"的陈腐观念,全面运筹人才设计,造就学生成为未来长于贡献的人,无限幸福的人。

这一点我要从教师的做人理想方面来诠释,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为重要的是对人性的塑造。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学生的教材,无能是教学能力、学术水平、操作技能,还是道德修养、师德水准、举止行为都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楷模。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做一个优秀、正派、脚踏实地的人,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精神享受,也是教师最雄厚的教育资本。我们强调教师的做人理想有其根本原因,教师做人失败,他的一切教育工作都归于失败。因此我们的每一所学校都要提高他们高尚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修养。其次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个性修养,还要有基本的美学形象: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整洁得体的仪表、情绪愉快饱满、言行从容文雅。

教师坚定的信念是理想变为现实的长期艰苦实践持久的思想动力。随着教育的变革,历史赋予我们更高、更强的变革意识,这就更需要教师的坚定性和崭新的教育观。我们的无数前辈为这一宏大的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驾风潜行、矢志不渝。我们今天在改革的关键时刻,人民寄希望于教育,我们的教育信念更要坚如磐石。信念的坚定性将使我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品行示范作用将通过品德课教育得以代代延续,塑造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批批忠诚捍卫者。

二、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成长,增强教育责任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博学专深、志在做学科专家,这是与他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因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其作用不在念一本书而在传授一门学科。为此教师就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持之以恒的科学志向不能泯灭,最终使教师的治学态度永葆勤奋严谨,争取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所建树,学术上达到炉火纯青。

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是在教师先前专业知识达到一定储备量的基础上,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品德课教师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专业教师,更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知识内涵,提高专业能力,力求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师要有特殊的职业眼光去透视品德教育的性质和课程理念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有能够深刻挖掘品德课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专业能力;教师要有通过对品德课课标的解读获取丰富教育信息、提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因此,任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处理好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和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即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能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师个人的"实践知识"加以整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个人的个性特征相融合,完善个人的教育观念。要做好一名教师,必要的专业的教育知识是必须具备的。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传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教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努力利用读本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生崇高思想的憧憬和向往,教师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正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教师要用一颗最纯净的心灵,去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性,最终使学生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具有时代精神的伟大民族复兴的接班人,教师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砥砺奋进,任重道远。

今日世界,呼唤人才的奋飞。变革的社会将给我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历史舞台。我们要大声急呼,为我们的现世教育摇旗呐喊,凭借全体教师意识的崛起,孕育时代新人辈出,去开创教育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