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小学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

曾智勇

广东省惠州市水口中心小学

摘要:所谓的生活化品质与社会教育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探索世界,正确的认识社会,所以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因素,把教材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提高课外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真正的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加强生活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立于学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品德;社会;生活化;教学;分析

引言:在小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并且利用品德和社会课堂,能让学生完成情感上的体验。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中高年级品德和社会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对生活中的思想素材要充分的挖掘

现如今小学生和过去的学生存在不同,主要因为目前小学生能充分的接触到网络,能够对大量社会新闻进行了解,同时多数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让学生从小便能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所以目前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也具有各自的见解,品德以及社会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正确的感知社会生活。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生身边的思想品德素材,让学生在品德以及社会课程中接受德育,应用到生活中,比如在《刻苦学习》中,可以选择班级中学习较为刻苦的学生,从而导入教材中内容,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知道一分耕坛一分收获的意识。

2.对课外实践活动要适当增加

所谓课外实践主要是新课程标准下设计的基本课程,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适当增加课外活动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接受德育教育,但是多数情况下学校会由于安全以及经费等方面原因,很少进行课外课程实践,此外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忽视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这些活动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实践教学任务要求。所以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社会生活,最终达到认识社会的目的。

3.积极开展生活化课堂

目前随着提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受思想品德和社会教育,但这门课程最为主要的阵地依然为课堂,所以教师要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程,通过对生活情境再现,让学生引起注意,接受到生活教育。此外教师要深入钻研《品德与社会》方面的教科书,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和体验,对自身心灵进行净化,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家里的烦心事》一文中,可以设计几个角色扮演活动,婆媳问题和父母吵架等,不同学生要进行分组,模拟妈妈和奶奶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吵架。其余学生观看,虽然在观看时会爆发笑声,但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多存在他们家中。在完成表演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将他们家庭中的一些烦心事说出,有学生会说爸爸爱喝酒,会和妈妈吵架等,之后根据学生不同的烦恼一同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例如同学们通过主动的做家务,减少家庭摩擦等。

4.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后提出问题

如果孩子能自主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课堂会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比如:在《品格的试金石》主题而言,通常情况下根据四个课时进行,不仅是自成体系,也是相互交叉,如果分为四个课时进行,重点便无法突出,如果围绕着重点问题进行,那么会更加合理,但要设计什么样问题呢?所以教师可以把任务交给学生,上课开始时,让学生对整个主题进行讨论,在“本主题要求是什么”以及“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问题中,学生提问这个主题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为什么现在还要重复学习,可以抓住这个“为什么”,从而下载二年级“做诚实的好孩子”主题内容,并且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孩子相互讨论。这时学生也会很快发现,二年级诚信教育主要在停留“不说谎”这个层面上,而六年级所学习的诚信教育是一种道德要求,更重要的是,在对“为什么”问题进行解决时,意识到由于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随着自己的成长,学校以及社会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对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自主了解后提问,其教育成效不是几节诚信课就能比拟的。

5.让学生积极探讨提出问题

在孩子提问意识初步养成后,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提问,这个问题对课堂学习有什么帮助,便成为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所以合作探究成为孩子登上自主提问的新台阶。例如在《地球上的红飘带》这节课学习时,在孩子感受到红军长征后,可以提问红军长征你们想知道什么,之后让各个小组讨论,从而找出小组成员中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对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党中央左倾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出现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同时也知道遵义会议确定根据毛泽东同志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并指导红军在长征时克服的各种困难,取得伟大胜利,通过对这些教学目标的分析,能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比如: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有些学生回答是为了解长征这个事件的基础所在,否则无法了解长征意义。红军长征中遇到哪些苦难问题?学生解释为:战胜各种困难是红军精神的体现,通过对这些困难的了解,才能真正让我们对红军精神具有深刻的体会等等。这样的合作探究,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能促进他们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其提问意识。

总结: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最有魅力的课程,在孩子将问题当做为一种习惯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出现碰撞时,品德以及社会课程才充满迷人的魅力,教师所要教学的,正是学生所要知道,这点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中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渗透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雅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探析——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草根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23-129

[2]林子英.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探析——以《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2):125-128

[3]高峡,赵亚夫.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19(0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