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内在自信与外在气质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1

浅析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内在自信与外在气质的方法

袁涛

◆袁涛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644400

摘要:本论文从中学生当前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等多方面出发,对学生的内在自信心与外在气质特及其影响、危害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体育教学经验,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构建良好的气质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具体措施,为中学体育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自信心外在气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日趋成熟的关键时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自信心、提高自我个人外在气质是这一年龄阶段不可忽视的“必修功课”。

本论文对体育教学中提高中学生内在自信与外在气质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一、中学生自信心分析

自信对中学生是一道心理考验题,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外在气质。

1.自信心的内涵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在运动中所拥有的获得能力的确信或肯定的态度,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自信心并不涉及中学生希望做什么,而是与学习者真正期待做什么有关。

2.体育教学中自信的作用

(1)自信能唤起积极的情感,使得学生在压力下能够保持镇静,需要时能显出果断。这一点在篮球、乒乓球等竞技激烈的体育活动中显得非常明显。

(2)自信还能使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重要方面;缺乏自信会使学生在压力下变得紧张,会使他们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注意的任务上。

(3)自信心会影响学生的目标或者期望设置,目标设置又会反过来影响自信心。如在篮球教学课中要求学生投篮的命中率可达到60%,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投篮的基本技术、调节学生心理外,还要为学生设置达到教学要求的目标。

二、中学生气质特点分析

气质形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中学生外在气质形态主要受到体形、姿态和动作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一切又与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现代中学生因为长期疲于应付考试,长时间坐在课桌或者书桌前呈“趴伏”状,这对学生的体形、姿态、动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中的对策与建议

1.因材施教是体育教学的主线

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要实施因材施教。

对于有家庭背景阴影的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需要多观察学生的反应,在适当的时机暗示、表扬学生,对学生的进步和实现目标予以奖励,以及给予学习者有力的支持和关心,来明确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需要制定合理和有效的教学计划,逐步对其进行引导并带其走出阴影。

对于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只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正确,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了各自气质的积极特征的作用,克服了消极特征的影响,便可以在学习知识、技能方面取得优良成绩。如:对胆汁质学生应充分发挥其思维敏捷、学习热情高、意志坚强的特点,克服粗枝大叶和急躁的缺点;对多血质的学生要发挥其机智、灵敏、兴趣广泛、善于适应环境的特点,克服烦燥、不踏实的缺欠;对粘液质学生要以其刻苦、踏实、认真的良好学习作风,弥补其迟缓、不灵活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气质特征的积极因素,在学习方式上和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利于学习的气质中的消极因素。

2.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起到这样一些作用:

(1)激趣辅德功能。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要靠激发,体育游戏具有较好的激发作用。

(2)心育功能。现代心理学指出,每个儿童都会经历一段行为和情绪的困扰期,通常这些困扰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也有部分儿童无法摆脱而出现行为偏差,因此每个儿童都应普遍接受心理辅导。体育游戏则是行之有效的辅导手段之一。通过游戏活动,可调节情绪,澄清误解,激发情感,满足心理需要,培养集体主义等健康心理。

(3)益智功能。可结合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运动知识、体育名人、体育竞赛知识及学生平常生活、学习中的基本知识,采用抢答、点答、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等游戏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有关知识,开发学生的智能。

(4)创造交流及增强娱乐性。由于游戏带有一定的情节性、趣味性,它能提高游戏者的情绪,培养他们活泼愉快、开朗合群的个性和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心理品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志敏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训练教程[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08)。

[2]刘均福孟庆溪分清学生的气质类型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4,(07)。

[3]邓伟志徐榕著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