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的分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文科物理的分层教学

冯金生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214251

近年来,因招生政策变化,我校高中学生来源于十多所初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采取的是传统分班制,如果按照传统授课制,分班后文科生的物理成绩更是参差不齐,高考中想冲A的学生“吃不饱”,只能过C的学生“吃不了”或是“消化不了”。学校的要求,家长的呼声,学生的愿望,迫使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实施分层教学。从去年开始,高中部采用了按学科分层的策略组织教学,旨在打破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点。

一、“分层教学”层次目标的确立。“分层目标”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前提。将学生分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就是在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辩证思想”的原理提出来的。培养目标的确立、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两点构成了“分层教学”的首要条件。我们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的原则,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的目标大体是:差生能掌握物理必修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高中物理(包括选修部分)的学习任务。物理学科在教授各章节(单元)内容时,要依据大纲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反复钻研教材结构、知识层次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状况的了解,物理备课组反复钻研教学大纲,初步把物理学科分为优良层次(A层)、普通层次(B层)、基础层次(C层)三层。让我们的学生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层次。

二、不同层次的教学过程。做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

1.备课要分出层次。在依据大纲、考试说明、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分层教学对老师要求较高,备课、配备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我们备课组成员分工协调,反复研究发现,我们的准备工作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四同四不同”。“四同”是指:①大纲要求的必修课知识内容必须相同,不能删减;②作业适量,注意灵活及联系实际的要求相同;③培优辅差的要求相同;④提高学生能力的宗旨相同。“四不同”是指:①传授知识的深度、广度不同。②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不同。以A层来定位练习题,B、C两层在此基础上去掉难题,再补充一些基础性较强的练习。③能力要求不同。A层必须具备在新情景下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等;B、C两层则只要求具备一定的运用知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④考试命题有所不同。测试基本采用复式题,即在大多数题相同的基础上,再分别增补几题检查不同层次的教学效果。要依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2.讲课分层进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采取的对策是不同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大家看书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钻研、尝试练习。与此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类指导,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学生训练,进行分层练习。要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让分层教学落在实处。

我们在思想上始终绷紧了分层教学这根弦。实施时:对优良层次,时刻想到的是如何使学生拔尖的问题,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适当对内容拓宽加深;对中层和较差层次,则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增加和加深知识,做到稳步推进。学生打好了基础,以后提高就有希望,否则一知半解,成了夹生饭,就会造成“欲进不能,欲退不想”的局面,成绩反而难提高。

3.作业分层练习。课堂作业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一般布置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当堂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优生感到“吃不饱”时,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课外作业亦分类要求,差生做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钻研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4.课内课外分类指导。这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生品质的指导,都要因人因组而异。辅导时,对差生力求坚持面批面改,对优生加强检查督促和提示。

5.考核分类检测。每学期可进行两次全校性的全面考核,对优生用“三好”标准去评价和考核,而对差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他们在思想、品质和学习等某一方面有进步,就可以评为“进步学生”。两年来,我们看到了“分层教学”为尖子学生的发展的确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少学生中考成绩在全市最低录取线附近),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也有了丰厚的回报,我们认准了这样一个事实:“分层教学”不是拉大学生的差异而是为他(她)们未来的发展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