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我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研究

吴语涵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六幼儿园吴语涵

【摘要】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幼儿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育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目前我国的幼儿德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把品德形成与培养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导我们与时俱进的改革幼儿德育方法与措施,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幼儿;道德发展;品德形成

【中图分类号】G523.3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6-0098-0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幼儿期是智力开发,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幼儿德育中似乎很少提到幼儿自我价值的发展,强调伦理对个体的制约,而且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已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目前我国的幼儿德育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阻碍。

一、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不够,或认识不深刻

虽然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都明白要尊重幼儿的天性,但是在对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过高、过严、过急,而忽视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忽视他们的心理需要和人格尊严,无节制的加大对幼儿的精神压力,长此以往,不但不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反而会使幼儿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胆小怕事,从而使幼儿的德育教育陷入僵局。现在的幼儿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的调皮捣蛋,纪律性差,作为老师我们往往会严格纪律,这样就会使幼儿的自由受到了束缚,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智慧和道德的发展。

二、在实施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措施欠妥

有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庇护孩子、认为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懂事,他们持一种任其发展的、养而不教或重养轻教的态度。有的家长重智轻德,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致使幼儿从学习的萌芽期就对学习文化知识产生了厌烦和抵触的情绪。有的家庭家教态度不一致,特别是在核心家庭中,父亲与母亲的家教态度不一致,让幼儿无所适从,这种家庭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可能会使幼儿对道德准则的认识感到困惑。在不规范的家庭德育教育过程中成长的儿童,又如何在未来的社会中成为一个拥有健康心理面对人生压力的人呢?

三、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下的市场经济的影响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家长的价值观也在改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在改变,如:不恰当的使用金钱奖励,有些家长直接告诉幼儿做的好就拿金钱去奖励孩子的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心中的道德观念就被歪曲,认为金钱就是一切。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相当严重,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落到了传授知识上。在幼儿园,各种读写算、技能技巧的培训班每年都在大张旗鼓的设立,家长也对此给予积极配合。很多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不得不提前教孩子小学课程,把幼儿园办成小学的“模拟课堂”。至于幼儿思想道德问题不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造成幼儿德育工作的承担者概念模糊不清,幼儿德育被淡化。

针对以上问题要采取的措施:做人,立德是立身之本。为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心理品质,这就要求我们以德育为主线,带动幼儿教育中各项活动顺利展开。面对以上在幼儿德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去培养他们的品德。

一、要尊重孩子,树立现代儿童观,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我们要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尊重孩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同时利用孩子们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和爱心。“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是人,我们幼儿老师更要视每一个孩子为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性格,去关心他们,因材施教,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要注重教师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多设计一些活动,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去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中就会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树立“榜样”并用此来教育和影响幼儿。即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教育幼儿的一种方法,它历来为中外教育家所重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幼儿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语言提示来的更快、更大、使幼儿易于信服和模仿。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去观察他们周围的生活中好人好事,给幼儿讲小朋友乘公共汽车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的故事等,启发幼儿去效仿,努力培养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好,幼儿老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去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每天早晨,幼儿老师在校园门口迎接小朋友,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早上好。”小朋友们,就会微笑的对老师说:“老师,早上好”,渐渐的就会培养孩子们懂礼貌的好习惯。

四、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由于幼儿年龄小,思维局限,品德教育就要直观、形象,才会方便幼儿的理解。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拔萝卜”的游戏,来教会他们团结友爱的重要性。通过在活动中,设定一下规则,来教会孩子们规则的重要性。同时,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活动中很好的引导每一个孩子的行为。

五、促进幼儿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幼儿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幼儿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我们要多给幼儿自由,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自然的发展。

六、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合理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的教育,要注重家庭与幼儿园的同步进行,父母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都处处影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对幼儿品德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教师应与家长同步做好德育工作,合理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幼儿对人、对事、对物和对自己的许多态度和品德不是预先有计划的教学的结果,而是在家庭、邻里、同伴以及媒体的影响下自发形成的。即使幼儿入学以后,家庭和社会对他们态度与品德的影响也可能超过学校有计划的教学的影响。为此全社会都应该深刻理解幼儿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培养幼儿道德品质和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