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当的课堂呈现方式——《氓》的同课异构案例带来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1

选择适当的课堂呈现方式——《氓》的同课异构案例带来的思考

邢香英

◆邢香英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北京市第十九中学100089

本文主题:

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当的课堂呈现方式。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标”把能否提高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条重要理念。而这跟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有很大关系。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毋庸多言,最起码应该是种语文的田,做语文的事,收语文的果。语文课应该怎么教?教无定法,但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教什么”更关注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怎么教”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偏废。

情景描述:

2013年11月19日,海淀区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两位老师在北京十九中各上了一节《氓》的同课异构课:同一篇目,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大体相同;但是却采用了不同的课堂呈现方式,亮点颇多,反差鲜明。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课的形式:由学生的问题引入,带着学生梳理并整体把握诗意,了解女主人公的命运故事。学生被动回答。在读懂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语言背后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老师示范引领,教给学生“通过概括具体内容,从具体诗句分析人物形象,读懂字里行间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方法。要求学生落到笔头,此环节也只有一两位学生被点名回答。文字背后是人文,随后老师迁移运用,提升人文情怀,让学生思考“女子的恋爱婚姻生活,给自己的借鉴意义”,要求学生用整句,或两句或四句书写真言。个别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最后布置课后小测,让学生以笔头的形式谈自己在本课收获到的诗歌阅读方法。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上课前已经让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在黑板上写下了7-15个自己认为文中重要的词语或句子,并从人物形象、主题、手法、语言角度思考赏析。上课伊始,学生自由诵读引入,群情激昂。之后学生上台展讲,声音洪亮,落落大方,积极性高。要说明的是,学生重点或有意识着眼的角度是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之后教师呈现了当代诗人陈帆的一首诗,顺势抛出了一个问题:“请问《氓》中的女子和氓决绝后会‘秋天更明艳’吗?”学生再次发表观点,气氛热烈,思维开阔,除一个学生以书本为证外,其余均游离文本自由发挥。最后教师让学生形成笔头文字。

问题讨论:

在评课的时候,听课老师们和区专家对两节课的关注基本在两个方面:教什么,怎么教。

对第一位老师课的评价:本课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立足学情,定位准确,精心设计,环节清晰,要求明确,点拨到位,示范引领,总结升华,人文关怀,采用听说读写,引导学生思考,课上得实实在在,清楚明白。课堂上教师站位高。不足:学生活动不足,互动不多,实施层面被牵得很紧,忙于找论据,是验证式学习。

对第二位老师课的评价:本课老师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课前准备充分,课上思路明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合作完成任务,气氛热烈,积极性高。不足之处:问题散碎,设计不够科学,教师的思维容量不够,缺少课堂小结和完整的知识呈现。对学生引领不足,缺少学法指导。

两位老师各有特点,反差鲜明。从中我们应该思考的是,这两节不同课型选择背后老师的理念支撑及其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反思改进。

通过第一位老师的教案设计很明显地看出,他是有意识地选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本课堂。这种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科教学是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全面、系统地传授更多的知识。常采用“讲授式”、“问答式”。这位老师选择这种课型很好地完成了自己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的预设。而这种课型的优点也常是其被诟病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容易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位老师是有意识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本课堂。这种课堂从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强调在“做中学”。这位老师选择这种课型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成功体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这种课型的优点也常是其被诟病的地方,它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本次课里面更重要的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不够恰当,“学会从人物形象和主题、手法、语言角度鉴赏诗歌”的教学目标涉及的角度不是同一层级,因而未能找到文本的核心思想设置问题;另外课堂教学中言多而文少,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有余而人文性不足。

课后反思:

这两节同课异构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反思,两节课的优点是教师的优点,两节课的不足严格来讲不是教师的不足,而是“有意”选择的“课型”原本的先天不足。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超越二元对立的情况,取其所长,补其不足,将不同的课型相互融合,在教什么与怎么教上下功夫,设置恰切的教学目标,精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当的课堂呈现方式,让课型为课的内容服务不再成为遗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新课标下,应该明确,课堂上:一要看学生,看学生的发展;二要看老师,看课的背后老师的功力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