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试论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任海珍

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城第三中学任海珍075700

【摘要】:如何实施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已是教育者研究的主要课题,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延续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弊端,制约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发展。在中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探究性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意识和兴趣。

【关键词】:探究教学多样性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其教学模式及效果是影响德育实际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从教学内容上,只注重课本,轻视了生活实践。减少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高,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探究性教学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意义与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是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也是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生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紧扣时代脉搏。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如果脱离时代内容和特征,那将是一潭死水和空洞的说教,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理性思维日趋成熟,他们渴望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社会热点、重大时事与书本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时代气息,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当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时,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心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过程和状态(初中学生更应该作为重点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走进他们的内心,以心换心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探究性教学的多样性

1、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教学,要有针对性。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并讲一些历史上与政治有观的事件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接受和明白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性。

2、注重学生的发展,通过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爱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探求和发掘学习课程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3、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各种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等能力范围之内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并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教学中创造不同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设置问题,引出新的知识点,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而且,在课堂中,对抛出的问题,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来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探求问题中去思考,互相交流,拾遗补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性,同时还拓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以往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呈现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为了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指导学生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自己质疑,指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问,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探究新知。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要真正地将研究性学习融入政治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选好适合探究的课题是关键。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课题都适合用探究这一形式的,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人手,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对德育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视野,开阔了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中产生一种自觉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使学习成为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