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引导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基于项目引导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研究

陈春燕

陈春燕(宁波大红鹰学院)

摘要:本文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改革,在理论模块教学前让学生通过项目的制作引导学生进入到课程的相关内容,让课前的项目制作、课内理论学习和课后实验验证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项目引导教学改革电工电子实践动手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为相关的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基础的任务。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系统性强而且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很强。近几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机电、模具、汽车、楼宇、工设等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在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逻辑分析能力较弱、造成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通常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对实践动手也失去了应有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方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指定内容的实验,而且大多数实验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好的操作步骤进行。为了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压缩理论课时,大大增加实践学时的比例,在理论学习之前让学生先制作相应的实用小电路,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压缩理论课时主要让学生的通过自学完成部分理论学习,任课教师利用课余和晚自修时间对学生理论知识和作业进行答疑和辅导,引导学生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教学改革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在理论授课前学生开展动手项目实践,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元器件,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引导”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理论教学之前,通过项目的制作过程,先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到课程的相关内容,理论课程后又有相关的验证性实验。这恰好符合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规律:感性-理性-提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

1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课程在专业课中的地位及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形成课程的知识点及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内容突出实践应用技能,通过实践项目来强化培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展开。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删除繁琐复杂的推导和计算过程,强化基础和分析应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增加课外辅导和答疑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材选用应从适用性、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适合现有的教学设备,还要结合现有师资水平状况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学习、生活之中,能做到学用结合,相互促进。这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对知识的学习不能孤立进行,必须贯穿于实践操作教学之中,通过大量的操作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将知识内化,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由于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许多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也应不断在变化。现在是集成电路时代,课程的内容重点应由分立元件转移到集成技术,重点让学生学习集成电路的外部特征及其应用。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2.1讲练结合、案例教学对基本公式、基本原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用心设计,精心讲授。教学过程强调解题的思路、方法和知识技能的应用。重视讲练结合,注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强化,培养学生勤思多练的好习惯,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增加学生独立解题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精心选用简单家用的实例,以该案例的电路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层层剖析。

2.2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践紧密联系,如果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学生就会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因此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理论尽可能“精讲”,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手。合理设计实验和内容,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后通过使用实验仪器、设备验证相关电路功能,巩固理论知识,将实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3注重任务驱动,以项目为导向,推行项目化教学在基础教学及实验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在每个项目中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贯穿全课程的教学方法:精心选用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该任务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深入。在部分章节课理论授课前学生开展电装电路、多谐振荡器、门铃电路、充电器、报警器、LED数码显示电路等多个实训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若运用得法,将会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学习之后,对理论内容有了初步认识,为学好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实际操作和设计能力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3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

3.1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任课教师积极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PowerPoint和flash做成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资料,增大课堂的信息量,多结合生产实际讲解理论知识,将复杂的结构原理,电路控制过程等比较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2课堂实物,加强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像各类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电动机、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器件和设备都可带到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理解相关的内容,还可能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既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将有关教学内容搬到实验或实训室,如色环电阻阻值的识别,电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讲解。

3.3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采用以项目为模块的实践教学法,项目任务要有典型性、实用性和启发性。每组学生一套器材,分工明确,相互监督,且要求人人动手操练,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系统而全面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目的。实践以动手操作训练技能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项目任务应体现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从原来简单地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

4改革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考试全面反映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如何充分发挥考核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学生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好的考核方法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导向,合理的项目的评价体系也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改革后课程的实践内容大大增加,那么相应的总评成绩中技能分值比例也要同步增加。学生成绩可以由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这样可以较公正地、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情况。项目成绩也可以采用单独计量方式,对项目制作像课程设计一样单独设一门课,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项目制作,并通过一套自评、互评和教师测评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使各小组、个人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有利于以后项目的改进和提高。还应鼓励学生课外进行创新小电路制作,并采用弹性考核的方式把学生课外制作作为附加分纳入考核的范围。

参考文献:

[1]潘斌.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类《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现代企业文化.2008(33).

[2]王秀乾.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技博览.2009(15)

[3]鹿凌燕.基于工作任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决策管理.2009.5.

[4]宋京华.关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科技资讯,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