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情感教育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语文课情感教育浅议

肖铱

◇肖铱

(渠县琅琊镇第一中心小学渠县635200)

情感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它注重在教学中倾注更多的情感,也致力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情感。情感教学,可以发掘学生们的内在价值,用良好的思想对他们进行熏陶和感化,逐步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全面的人,有感情的人。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情感价值内化和情感行为的辩证关系,更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语文老师们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们进行情感教育。

一、进行情感教学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潭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泛起粼粼波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就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合,真正是语文教学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但是小学生的阅历浅,经验少,想学好语文可谓困难重重,凭近似“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收效甚微,而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山之“奇”,水之“清”,想必没有到过桂林的人,是很难体会的。如果我们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到影像中的桂林去看一看,游一游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相信这一看、一游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激发学习的情感,让儿童从小乐学、爱学、善学,对发展儿童的良好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以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如果教师能按不同文章的风格,采用不同的朗读风格,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意韵,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从而与作品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在意境中体验到真正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范读“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的矫健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一句时,教师应用哀婉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去读,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见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的欢乐,使人更加悲哀。让学生明白这样读的理由,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投入地朗读,从而让学生在听教师范读和自己的朗读中激发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又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抒情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应该高亢、激越地抒情,这样才能够读出韵味来,才能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三、巧妙运用音乐艺术调动学生的情感。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

例如,《草原》一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特别,大草原的美景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当我教学描写大草原的美的这部分时随机播放草原歌曲,再让学生结合文中优美的词藻,学生的想象被激发了,思维得到了启迪,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对于突破课文的难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注意情感迁移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只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作一个知识点来传授,重知识轻感性。新课程改革后,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注重情感的体验”,于是教师们对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改革,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在几次的观摩课中,发现教师都饱含激情地去讲课,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或创设情境使学生投入,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但有些时候应该喜的时候学生没有喜,应该悲的地方学生没有悲,可以看得出对学生情感的触动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在某些情节上他们忽略了小学生情感经历少这个问题。小学生不比成人,有时课文某些情节中所透露出来的情感很容易就打动了成人,使成人与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很难体会的。这是因为小学生他们生活的经历少,对情感的体验不多,因此有时无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活动特点,运用移情艺术,帮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迁移到作品中人物的身上,进行一种替代性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移情体验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和情感经历,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对一样事物的情感体验代入到另一样事物当中。

例如,在《荔枝》一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体验文中表现出来的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谈谈所体会到的母亲爱自己的事情。这样通过学生母亲对自己的爱来理解作者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使学生实现移情体验。在文章中,母亲去世后,给作者带来的悲伤遗憾之情,可能会因为小学生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少而无法深入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爱你的母亲有一天要永远地离开你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这样使学生从对自己母亲浓厚的爱,不能离开的母亲的情感体验中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中母亲逝世后作者的悲伤遗憾之情,把学生对母亲的情转移到作者对母亲的情。通过以情移情让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情感受到教育。

情感让语文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情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挖掘课文,点化学生情感,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情感”在教学中起到培养人、教育人的作用。没有情感体验的教学必将是空洞的、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与熏陶,使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使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情趣等各方面都得到更加深刻的发展,促进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