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促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1

以绘本促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初探

朱莉

吉林省长白山池西区第一小学校134511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应用绘本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文章从教室课堂讲述绘本故事、创设绘本游戏表演活动、组织班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式绘本教学三个方面来介绍怎样应用绘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升教学效率,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故事游戏活动

一、讲述绘本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将绘本故事引入到了其中,为其增加了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使得教材内容越来越适合小学生阅读。但是,由于教材中的内容仍旧以文字为主,所以,匹配的绘本故事没有专业的绘本图书内容丰富,画面精美。

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书面文字内容的解读能力有限。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到教材中的绘本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还要要对绘本故事进行二次加工,简单地厘清绘本故事的情节,帮助学生来理解其中的含义,提升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掌握能力,从而借助绘本故事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还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来讲述教材中的绘本故事。

教师可以采用扩充法,增加中间故事情节,丰富绘本故事;也可以采用假设讲解法,为绘本故事假设结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上两种方法是较为常见的课堂绘本故事教学方法。

例如,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在这里》学习中,教材绘本内容有很多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语言对绘本内容进行教学讲解。其中,在《我能做点什么》一节学习中,有三个绘本图片。如图片中的小朋友发现小区里的草坪又被人种上了菜,教师可以采用设想的方法,假设草坪种菜没有人管制,那么等到秋天菜熟了,对小区环境美化有什么影响等。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并评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简单的教学评价,肯定正确的做法,否定错误的建议。学生通过教师的绘本讲解认识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明白应当怎样做才可以保护我们的家乡,增加主人翁意识,从而建立保护家乡的责任感。

二、创设游戏活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一定要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活动不但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可以调动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提升学生的兴趣度,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绘本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表演的游戏活动,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一遍。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同合作的意识。

而且,教材中的绘本故事都是静止的画面,教师如若使用单纯的教学语言来讲解绘本故事,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表演绘本故事可以将静态的绘本图画转变为真实的动态画面,既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具体做法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绘本故事表演活动之前,先让学生观察绘本故事,理解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然后,再参照绘本故事图画,进行创作表演。这样的方式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展开再现加工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组织小组讨论,锻炼交流思考能力

教师在使用绘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教师以教材中简短的绘本故事为讨论主题,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更改桌椅摆放位置,由原来的排列式变成圆桌式。同一小组的学生围坐在圆桌前,根据教师设定的主题内容,结合绘本故事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调动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显著的效果。

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讨论辩论中获得有效的提升,让学生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变得越来越灵活,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运用绘本故事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觉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但增加了课堂学习的实效性,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习理解能力得到加强。

另外,文章阐述的讲述绘本故事、创设游戏活动、组织小组讨论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用绘本故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陈秋燕略论绘本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开发利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02):64-65。

[2]肖莲青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8,(35):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