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自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再谈自学

彭高明

郑元山山东省青州市五里中学262500;杨金霞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小学262500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有助于发掘智力潜能,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中学时代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并不断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而言的,这种学习方式的特征是学生参与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为达到学习目标自行制定各种思考策略与学习策略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如何去培养调动呢?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前的基础课程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因为它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势在必行。那么,在教师创设研究的情境下,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进行实验及交流论证的一种过程学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智力能力得到深层次发展的同时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从中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一、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特别是农村学校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如果不培养他们自学,这些时间就会白白浪费。另外,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教材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开始,学生不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地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以分析解释。

二、在物理实验中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时,会遇到课本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着眼点和归宿点。

四、在课外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课外自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1.纵览全文,了解概念。物理教材中的课文以议论文形式居多。阅读时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常是全文的关键词或主题句,是表达内容的核心,往往也是文章的论点。接着要弄清论证的依据。论据常以物理实验现象、日常生活事例和已学概念、规律等形式体现。然后要了解论证的过程。论证过程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架起,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是文中精彩部分。阅读应保持连贯流畅,尽快把握全文大概。

2.精读细研,发现疑点。通过了解全文大概,学生不难发现文中难点。这时应针对文中难点,字斟句酌,反复研读。剩下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待上课时解决。学生做课外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写自学笔记。特别强调学生必须书面记录下自学过程中不明白或者有疑虑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又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能力。

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在初二开始上物理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要学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了解:

1.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什么问题?

2.这一节(段)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

3.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

4.看完了课文后,有什么不懂、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除此之外,在开始时,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编写好预习学案,下发给他们供预习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