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安全教育驱动创新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谈校园安全教育驱动创新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曹建芳李蔚华

——◎曹建芳李蔚华/河北省临城中学——

〔摘要〕加强学校的安全教育驱动创新是校园校本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探索,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拓宽学校教育工作视野,有利于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教研能力和素质,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园安全教育

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创新管理驱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既是社会大众的期望,同时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加强校园安全顶层设计,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一盘棋

新形势下,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必须创新驱动,深刻把握“中央综治委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组关于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广大民众和师生对平安建设的新期待,研究制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意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进行顶层设计,以顶层设计统筹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加强校园安全顶层设计就要坚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校长负责制”和校园综治工作“班子成员例会制”,将校园安全综治工作纳入校长办公会议程,涉及校园安全范畴问题实行一事一议,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着力抓核心,维护学校政治稳定;着力抓源头,有效化解校园矛盾;着力抓重点,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形成目标明确、整体优化、责任落实的平安校园建设目标体系。

加强校园安全一盘棋就必须进一步推动学校平安与周边平安建设联动机制,强化以学校为主导,公安局、司法局、城建局、法院、检察院、交警大队等执法部门参加的校园安全综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学校及周边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校园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切实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优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严防火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传染病、拥挤踩踏、人身侵害等各类事故、事件发生。

二、坚持“校园安全一岗双责制”,全员签订安全责任书

制定和实施岗位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责任到人。各处室(组)岗位职责增设安全管理目标和任务,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制订年度安全工作目标,逐级签定安全责任书,将岗位安全管理职责纳入学校评优、评模、晋职考核范畴,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既强调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岗位责任的同时还要履行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安全责任。

建立和落实全员错时值班制度,实施“安全跟进督查制”和“设施安全周排查报告制”,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目标,对学生24小时的学习、活动、饮食、休息进行全程化的无缝隙管理和引导,实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老师,哪里就有管理和引导”,从而形成纵横协调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加强法制安全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当中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不仅是中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及价值观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且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并充满矛盾的“危险期”。因此,学校法制安全教育除传统意义上的法律知识宣传及预防身体伤害等安全教育外,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及情感健康问题。

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一要依托“依法治校示范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优势和创建经验,借力法院、交警大队、司法局、心理咨询室等专业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电子屏、专题讲座等媒介作用,多措并举宣传普及法制安全知识;二要发挥文化氛围渲染教育,例如在校园、甬路、墙体、楼道台阶喷绘交通安全标志、安全警示语等,进一步浓化教育氛围,提高和增强安全防范和自护自救及自制能力。

四、坚持育人为本,全程化精细管理的原则

育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实施人性化管理的精细化和全程化。安全工作精细化就是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言行举止的点点滴滴,校园环境的角角落落都要管理到位、指导到位。无论是安全管理活动还是教学活动安全,都要遵循“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础内涵的人本思想。安全工作全程化就是对学生24小时的学习、活动、饮食、休息进行无缝隙管理和服务,以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为重点,完善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正面教育引导为基础,管好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和学生安全各个领域。发挥各系统资源优势,设立各领域的安全法制教育项目和教育基地。强化校园及周边综治工作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途径,实现管理与服务统一,努力赢得广大师生理解支持,形成师生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的平安校园建设管理体系。

五、加大校园“三防”建设,完善安全预警机制

校园“三防”建设和安全预警机制是学校安全防护的基石。技防是“三防”中的主要技术支撑,学校各教室及重点场所应更新安装一键CK式报警器和高清视频监控设备;校园关键部位及周边围墙除必备的视频监控设备外,并配备安装控时探照灯,确保校园管理冷角处全天候处于监督督查之中。人防是校园三防环节的决定性支撑,聘用专职保安、筹建专业的校园护卫力量,不断强化学校全封闭式管理和校园不定时巡查,才能进一步夯实校园安保力量。

建设校园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是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将安全预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在实际演练中增强预案的实效性;同时,将应急疏散示意图张贴于大礼堂、阶梯教室、会议室等桌面及台案上,让广大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学习和教育,从而增强了应急防范意识,切实提高校园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探索和实施“校园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新时期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就是要落实好月排月报、纠纷调解、督查督办、定期反馈、责任追究制度,及时收集了解全国校园安全稳定动态和全市校园安全信息,针对影响稳定、安全的苗头和不同季节安全稳定规律,及时发布安全稳定预警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做到早预警、早防范,开展针对安全稳定形势的周例会商研判,将校园安全工作做到早研判、早预防、早化解。同时,建立重点人群排查和稳控机制,开展精神疾患、心理障碍等排查筛选,尤其是对于重点人进行排查登记,逐级逐校落实稳控责任,严防和杜绝涉校涉生恶性事件发生。

六、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校园安全管理专业自助力量

开展课题研究就是将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与学校安全工作创新思路相结合,借力社会教育科研机构及校园安全教育研究权威人士,着力解决当前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散落在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并贯穿以安全教育这一轴心,探索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园安全管理新模式、新做法,从而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有效地指导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实践。

校园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应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突出重点、解决问题”的原则,立足破解当前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校车安全管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中小学生防溺水专项整治、校园安全日常量化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校园安全教育培训演练等为题材开展课题研究,制定相应课题研究方案,落实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课题研究。

总之,校园安全教育应紧贴当前学校安全形势,创新安全教育驱动,强化了校园安全管理顶层设计与一线日常安全工作地气融洽衔接,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借力社会研究成果,落实安全制度和职责,不断完善全校上下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联动机制,有效化解各类校园安全风险,共同构筑学生安全防护网,为实现校园安定、精细管理、高效管理创造了条件,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